家长感悟:父母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孩子熟睡的脸,憧憬他或者她的未来。

你希望他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想象他已经二十多岁或者三十多岁,你看到的他是什么样子t他的工作好吗,事业成功吗?他结婚生子了吗?他喜欢他的工作和生活吗?他过得快乐和幸福吗?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你把你对孩子的希望写下来,任何方面都可以,但是只能写五个。

好,看着这5个词,仿佛它们已经成为现实。好好感受这美好的感觉。

现在,拿起你的笔,删掉一个词。删掉这个词,就好像你的孩子永远失去了它,不会再拥有。想一想这是什么感觉……然后再删掉一个,把节奏放慢一点儿,好好思量一下……再删掉一个……直到最后只剩下最后一个词。记住,每删掉一个,就好像你的孩子会损失掉那个方面,永远不会再拥有。

你的手里只剩下最后一个词了。剩下的是什幺?你删掉的顺序又是什么?

现在,你知道你最在意的是什么了吗?

请你再想一想,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做的事情,主要是围绕你刚才的选择吗?

让我们设想一下,为人父母者一般都有哪些期望:成功,谁不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上名牌大学,有财富,有名望……为了这些,我们从孩子还

没有出生就开始忙活,稍大一些,上各种辅导班,为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幸福,我们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的人生;健康,这是一切的根基……

我们希望得到所有的一切,为此我们投入金钱,精力,倾尽全力。但是好像事与愿违。有多少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感觉到压抑和痛苦,一些北京中关村名小的学生宁愿自己变成一条狗,以摆脱写作业的压力;有多少孩子考上大学后开始变得无所事事,追求多年的奋斗目标终于完成,此后的人生年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一个个青春年少的生命变得老气横秋:有多少人功成名就但是活得并不开心,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挣钱养家,证明自己,奋力拼搏,但是一旦梦想实现,就开始迷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成功不等于幸福,对吗?如果成功和幸福只能选择一个,你选择哪一个?如果孩子事业成功却生活痛苦,做父母的会不会心痛?

所以,什么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品质?我们认为,是幸福的能力。什么是幸福?

有人把幸福跟拥有什么联系在一起,认为,如果我拥有“……”我就会幸福,例如,如果我有房有车,我就会幸福;如果我有丈夫和孩子,我就会幸福……可是这样想的人,往往在得到这些的时候,只有短暂的幸福感觉,或者根本感觉不到幸福。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和外在的客观事情无关。面对同样的环境,有的人会感觉幸福,有的人感觉不幸。幸福大概和内心的喜悦相等,如果说所谓“快乐”需要外在情境,外在情境变化了,快乐就会变化或消失,但是喜悦不同,它是内心生发出来的,不依赖外在情境而存在。如同颜回所谓“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所以,幸福是一种能力!很多人在成长中,失去了感觉幸福的能力。不过,成功和幸福之间一定要做出选择吗?

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一定有人开始埋怨我的残酷,为什么要一个个划掉,难道成功和幸福是相矛盾的吗,为什么不能两者兼得?是啊,你希望你的孩子当乞丐吗,你希望他吃了上顿没下顿吗?幸福是什么,能当饭吃当衣穿吗?人不首先得吃饱穿暖吗?……如果能两者兼得,该多好啊!

那么我告诉你,可以兼得,答案就是:让他成为他自己。如果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他一定会感觉幸福,并且一定会获得成功。这样的人,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承受挫折,也能创造自己的生活和感觉幸福。一次聚会,大人们一起烧烤聊天,孩子们在广阔的草地里自由奔跑玩耍,我们常在一起聚会的几个家庭的孩子,都在四岁以下,那次,正好一个朋友带来了他的朋友一家,有个8岁的男孩,从中国过来旅游的。我想,有大哥哥带着玩,孩子们肯定会开心,确实,孩子们这下可兴奋了,都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哥哥,他玩什么都觉得很好奇。可是,这个哥哥并没有要带他们一起玩的意思,而是一个一个地对其他孩子说:这个都不会,真笨!你是倒数第一名,你是倒数第二名!这是我的,你们休想玩!孩子们一个个被说得一头雾水,而做家长的在一旁听得也心惊胆战。

平常在家里都是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孩子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话,虽然说,以后的社会可能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孩子们要学会去承受委屈和打击,但是这种莫名其妙的打击和委屈,让我赶紧走过去,带着孩子走开了。

在后来的餐桌上,听朋友说起,这个小男孩可是个小名人,练一手好书法,弹一首好钢琴,学习成绩也总是全校前几名,还经常上电视,做访谈。我心想,难怪了,这么厉害的孩子,这么多人宠着捧着,不骄傲才怪。孩子的爸爸是国内名校教授,看上去对他的学习确实花了不少功夫,哪怕是在吃饭的空隙,也找出一个时间来和他在练英语。孩子也好像很习惯这样无时无刻的学习。我想,在孩子爸爸的眼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学习优秀,事业成功的人。但是,对于孩子的骄傲,他似乎视而不见,当孩子对其他小孩很不友好的时候,他也只是很有口无心的说上两句。如果是我,最起码我会把孩子拉到一边去教育,因为在我的观点中,是不能容忍孩子这么傲慢和无礼的。

我一直在想,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曾经我也想过,希望孩子学习优秀,事业有成,曾经我也希望,孩子能成为各种明星,生活在光环中。曾经我也盘算,以后让孩子当医生当律师,有地位有钱那也很不错。。。可是,我觉得如果孩子不是一个好人,不勤劳,不善良,不礼貌,不分享,不遵纪守法,那他无论多成功,到最后,都没人和他一起分享。如果孩子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不满足,不高兴,不乐观,不积极向上,不脚踏实地,那他永远也不知道怎么享受生活。

前不久“北京市理科状元申美11所大学,都被拒绝”的热点新闻,相信让很多人都反思,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但是在美国招生综合素质占很大比重的规定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也是招聘的事,最后,在众多博士生和硕士生中,一个只有本科背景的小女孩脱颖而出,原因只是,在招聘之前,只有她扶起了倒在门口的扫帚。这是主办方特意设置的一道考题,简单的一个举动,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懂得给予,是否有一颗善良细致的心。

一天和朋友去逛街,赶上商场大促销,两人乐呵乐呵地买回来很多东西,然后相视大笑,说: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幸福,一点小恩小惠就可以让我们快乐。当时我就想,或许,将来我的孩子也和我一样,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学业平平,工作普通,赚钱不多,地位也很一般。但是,我希望,我能培养他成为一个好人和一个快乐的人。他善良,乐意帮助别人;他勤劳,不会想着不劳而获;他礼貌,懂得分享和谦让;他快乐,懂得享受生活与创造乐趣;他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他洒脱,看得开人世间一切不公平与不顺利;他智慧,思想与行动都能屈能伸;他坚强,懂得忍耐与等待。。。

这世间,有多少父母希望孩子成为英雄,明星,名人,成功人士,决策者,有钱人。。。可是最终,有多少孩子牺牲掉了童年的快乐和愉快的亲子时光,却还只是凡尘中众多普通人众多的一员。而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当中,又有多少不快乐,不幸福,最终抛弃掉拥有的一切,过凡夫俗子的生活,甚至绝尘而去?
什么是父母最伟大的梦想,可能到最后还是回归到最简单的期待:只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无论什么,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快乐,才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与幸福。而做为父母的,用尽一辈子的努力与祈求,不就是为了孩子能快乐与幸福?

(最后,我想以一篇文章,来结束本篇。这是我看了又看的一篇文章。《家人》转载)

我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二十三号"。她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二十三。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二十三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输着液体,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二十三名。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三十三名。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至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2
  很多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也都深深都思考过一个问题——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知识”“有修养”“有地位”“有钱”“有权”.........可是,有没有一个教育者真正关心和想知道孩子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渴望过怎样的生活?孩子不是个可以随意捏弄的泥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追求........父母渴望孩子成功,可是成功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因为每个人渴望的成功内容大不相同!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利把自己的成功定义强加在另一个鲜活的有思想的生命上! 最近听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爸爸妈妈很爱我,我的学习成绩不错,从没缺少零钱过,可我就是不快乐!上了不错的大学,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过着理想的富裕生活,可是我就是不快乐!”反复听了几遍,心中感慨颇多。这不正是当代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吗?父母给了孩子认为孩子需要的东西,让孩子按着父母认为孩子应该的生活和成长方式去生活成长。这所谓的“理想生活”不是孩子自己的,而是父母的,并把它强加到孩子身上。因此孩子很困惑,由于父母长期的灌输让孩子以为这也是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不快乐?因为孩子没能过上自己渴望的理想生活!孩子承载了太多本不该他来承载的东西! 许多教育类的书籍都谈到关于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只是谈法多是父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看多了很悲哀,这就是孩子们不快乐的根源。人生短短几十年,究竟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呢?难道仅仅是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吗?人生如果没有快乐,人生的意义又何? 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心理学爱好和工作者,直到我读到凯西的《真正的天性》,才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别人希望他成为的人”!说的太好了!快乐才是人生的真谛!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将来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人!无论他的愿望是什么,重要的是孩子能轻松快乐的度过每个人生阶段,重要的是他能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第2个回答  2017-11-02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看你往上面画什么样的画。孩子最终成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父母。
第3个回答  2017-11-02
高人一等的人!
第4个回答  2017-11-02
各个家庭情况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