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它的头部为什么能自由转动?

如题所述

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最初是用来做装饰的,它的头部之所以能自由转动是因为颈下有一圆形榫头嵌入器身颈部的卯孔内。

1.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设备很胖,内部被掏空了。它的背部有一个矩形孔,上面有一个矩形的浮雕奎龙盖,可以打开盖子注入水。颈部下方有一个圆形的榫头,嵌入于器官颈部的毛孔中,以便头部可以自由旋转。拔出后,内部的榫头可以用作出水口,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在博物馆的秦朝展览中,青铜是最突出的,所以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认为青铜是在先秦的日常生活中完全使用的。事实上,先秦贵族主要使用油漆装置。

2.湖北随县鼓墩出土。战国初期。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看起来像鸳鸯,木头,空腹,背面有一个小盖子,可以打开盖子和注水。第一个颈部和身体之间的榫眼可以转动。拔出后,榫眼可以用作出水口。盒子的身体覆盖了黑色的油漆,用朱和金色的油漆描绘了鸳鸯的外部器官和羽毛,并在腹部两侧画了两幅画。

3.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早期的漆盒通常用于珠宝,所有这些都是吉祥的图案或形状。这种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是中国最早的以鸳鸯为吉祥物的艺术作品,也是当时人们以鸳鸯为吉祥象征的证据。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被捕的鸳鸯很可能出现作为婚礼嫁妆。

4.曾侯乙墓在西室有13具棺材。每个棺材里都有一个人的骨架,都是女性的。西室2号棺材中可以找到彩漆木雕鸳鸯盒的头部。据推测,棺材中的女人应该是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的主人,而这个鸳鸯盒可能是她的化妆盒,与她心爱的东西一起埋葬。根据公元前433年或2400多年前墓中的青铜铭文,曾侯乙墓葬时间可以确定,因此提供了这种油漆装置的具体时代,非常珍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2
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高16.3厘米,长20.4厘米。木胎。呈鸳鸯形,由两半胶合而成。器身内部剜空,北部开有长方形孔,覆以浮雕夔龙纹盖,尾平伸,翅膀微微上翘,足作卷卧状。通体髹黑漆地施艳丽彩绘。颈部、前腹、足部均朱绘鳞纹,间饰黄色细点。腹部两侧绘两幅及其精彩的漆画:左侧绘撞钟、击磬场面;右侧绘击鼓、舞蹈场面。此器形象逼真,情趣高雅,器物造型与所绘漆画均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代表了战国漆工艺及漆画水平。它主要是被贵族用来盛放物品和装饰用的。
头部可以自由转动,主要是因为其颈部作圆形榫卯结合,插入器身,所以实现了自由。
第2个回答  2022-06-12
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最初是用来做装饰的,它的头部之所以能自由转动是因为颈下有一圆形榫头嵌入器身颈部的卯孔内。
第3个回答  2022-06-12
最初是用来做装饰用的,关于它的头部则是用圆形榫头进行镶嵌,所以可以转动。
第4个回答  2022-06-12
最初是用桃木来做的,他的头部之所以能够自由转动,是因为中间参加了一个木块,这个木块可以通过扭动来进行自由的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