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如题,是新生吗?

《死亡诗社》最让我动容的就是一个老师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才能彻底解放这群备受禁锢学生的思想。学校是百年名校,教规早就成为众人骨子里的精神枷锁,学生也只能逆来顺受。却没人对此提出质疑,直到出现了一位具有自由思想的基廷老师。

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让我记忆犹新“导师,我的导师!”这是班级里的学生对自己老师最大的认可,也是最让我动容的地方。这句台词发生在电影结尾,基廷老师被校方辞退,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教室,但是已经打开自己自由思想之门的学生们,此时全部站立在自己的桌子上,向自己的人生导师表达感谢之情。

《死亡诗社》讲述的并不是这个由学生成立的读诗会,读诗只是形式,而读诗会的最终目的确实让这群学生拥有独立自主的思想,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当他们面对新的课程时,不再是机械的纪录黑板上的教案,而是学会用心聆听,用心思考。传道授业是学校的基本功能,解放思想才是学校最崇高的目标。

基廷老师象征的就是自由的诗人,他带给学生们的不仅是新的文化,更是新的思想。所以他让被束缚住的学生学会撕掉教科书,撕掉禁锢他们的那些枷锁;他让软弱的学生学会了反抗和主动,他更是让学生们开始了新生活的篇章。

《死亡诗社》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震撼。我被基廷老师的用心教学所感动,被学生们用心挽留他而感动,我更被学生解放思想之后具有独立的行为而震撼。成长的力量是令人震撼的,《死亡诗社》象征着极大的影像力量,能给予处在低谷的人希望的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4

死亡诗社 Dead Poets Society (1989)

豆瓣评分  9.0 TOP250排名 48

死亡诗社,外文名Dead Poets Society,又译为春风化雨;是由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以及罗伯特·肖恩·莱纳德主演的一部励志电影,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有用先锋主义精神的老师来到一所传统的拥有刻板教育精神的大学,最终用身体力行启发了学生心智的故事。该片获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死亡诗社》是我认为教师题材电影里面的NO.1,我个人看过两次,第一次岁数小,没太看懂就不想详细说,我说下第二次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老师,他们存在我们的课堂存在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人生,打开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教育我们一生受用的知识。《死亡诗社》中就塑造了一位这样的人生导师,她为孩子们打开了精神世界的大门给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天空,在一个死水般的体制里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其实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难的课题,因为人不是标准的流水线产品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材施教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消耗太多的社会资源,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单独家教那么昂贵的原因。整齐划一的公共教育虽然不够好,但是面临庞大的人口这事没办法的选择。

这部电影给我感动得点其实并不是对于公共教育陈旧迂腐一层不变的批判,印象类似基丁这样的自由精神的老师很难找到,大部分教师都是接受传统教育然后再传承,同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种自由教育,它感动我的地方是老师对于人格的启发跟理想的感召,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要忘记那句话“抓住时间,让此生不同凡响。”我们在无法遇到基汀这样的老师时如何打开自己内心向往自由思想的大门,如何在一层不变的教育世界里真正的找到自我,找到属于自己思考模式,这才是这部电影要交给我们的。

电影最后部分学生站在桌子上向基汀老师致敬,这个镜头无比感染,电影没有刻意渲染气氛,这是学生自发的行为,这一行为也印证了基汀老师改变了这些学生关于一层不变的思考学习模式。不是从行为,而是从精神上彻底改变了。

第2个回答  2018-10-16

好的作品,能启发人的灵感,启迪人的心智,促使人的成长,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死亡诗社》无疑是这样的作品,它对应试教育下的孩子,有着特别的意义,让人看到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反思当下教育的弊端。

关于教育的电影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就包括《放牛班的春天》、《天堂电影院》、《心灵捕手》等等,而歌颂自由的电影也有很多,例如《飞跃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然而关于教育和激励学生自由意志的作品,大家却总能想到《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的剧情并不复杂,甚至有些老套,在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中,新来了一个鼓励学生自由思想的教师,他的教学方式犹如一股清风,和学校的传统教学风格产生着激烈的冲突。孩子们在新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深入思考生与死的意义,理解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理想。他们甚至站在书桌上,摆脱传统学生形象的设定,从全新的视角看以前的自己,并效仿古人游学之风,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这种教育方式极大的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成长。

然而这样的一部影片,在1989年那个时代,却给观众带来了无比的震撼。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探讨教育的方式,而现实是随着人口的增多、竞争的加剧,为了获得更好的机会和资源,应试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在上世纪大多数国家都是默认的规则。而在这种规则下,老师的目的也很明确,培养优质的学生,成绩是唯一评判标准。但《死亡诗社》用两个多小时,讲述了一群试图动摇制度的人,思想开明的基汀,试图靠一己之力,带来一些改变。

《死亡诗社》的伟大之处在于,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还是当下的世界,它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人们总能从电影中看到自由的伟大、独特思想的美好,以及一个个不愿被传统束缚的灵魂。电影的结尾有着些许的压抑,悠长婉转的片尾曲让人不寒而栗,但伟大的灵魂早已唤醒了一个个沉睡的人性,基汀永远的改变了曾经茫然的孩子们。

现在人们常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正是对《死亡诗社》主角最大的赞美,而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灵魂是怎样影响着别人的。

第3个回答  2018-09-15

《死亡诗社》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对生命本身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电影的简评

《死亡诗社》对人自我个性的解放做出了最为理想化的诠释,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不仅仅只是制造了一个犹如乌托邦的毕业班级,终又以死亡这最为残酷的现实予以了主题的回归升华,理想化的开篇与悲剧性的结尾,引人深思于生命存在的真谛。 ——梦里诗书

《死亡诗社》是一部由罗宾·威廉姆斯主演,彼得·威尔导演的励志电影,全片近景镜头高达80%,这是因为电影希望透过反复出现的人物面部表情,去为观众在伊始营造一个看似压抑的学校氛围,而在这样一所学校中的人们虽然表象上是自由的,其实所陷入的是学校这一巨大的牢笼之中。

电影在营造了这种沉默压抑的氛围后,却又透过很多的细节描绘,去彰显每一个人物的不同性格,这也成为了接下来电影那为自由去抗争得以诱人共鸣的契机,罗宾·威廉姆斯所饰演的基丁老师在电影中俨然是一个救赎者的身份出现的,是他让学生撕掉诗集扉页上的导言,也是他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自由是生命中最为不可或缺的灵魂。

电影中另一个关键性人物则是尼尔,他在老师的鼓励下,燃气了对梦想的追寻,但父亲的转学要求,则最后使他走向了绝望的深渊,电影借此不仅对僵硬的教育体制做出了无情的抨击,更借自由着点于了生命的伟大。

第4个回答  2018-09-11

看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死去了好久,从某个不经意间被打破的清晨开始。

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其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较高的升学率闻名,作为其毕业班的学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新学期文学老师约翰·基汀(罗宾·威廉姆斯 饰)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   基汀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 ;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的追问人生的路途,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   基汀教授、基汀老师、基汀队长,他的教育宛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留在每个人心里…

《死亡诗社》对人自我个性的解放做出了最为理想化的诠释,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不仅仅只是制造了一个犹如乌托邦的毕业班级,终又以死亡这最为残酷的现实予以了主题的回归升华,理想化的开篇与悲剧性的结尾,引人深思于生命存在的真谛。《死亡诗社》最后安德森爬上课桌那一幕哭得我稀里哗啦的,一个刚到口的龙眼就活生生地吞下去了。它和《孩子王》有一个同样的情境设定,但立意确实不同的。《孩子王》里“从前有座山”那段也是让我唏嘘呀。另外,《死亡诗社》的中文配音配得很好,不知道出自哪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