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文怎么写

以 小议荧屏错别字 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议荧屏错别字

语文是感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美,是一种思考后的蜕变,彷徨后的历练,博采后的惊羡,重塑后的经验。这是鲁迅说的一句话,但是在现今社会中也不见得全对,因为荧屏中的出错率大大超越了你的想象!“我搞了一辈子的语文,现在怎么听不懂也看不懂中文了呢?”这是中山大学的一位教授发出的感慨。

是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严重的“病毒”已经流入了我国,这种病毒就叫做错别字。街头上、报刊上、影视上、广告上……错别字处处可见。

当你和朋友闲逛大街时,忽然几个错别字出现在你们眼前,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食杂店的小黑板写着:“白洒,啤洒,经营各种洒。”;水果店门口挂着“卖之麻香焦、青萍果……”;停车场墙上印着“仃车厂”你看到这几则告示,可能会开怀大笑,也可能产生某种联想。可是当对外世界还没有任何免愈力的儿童来讲又会怎样呢?

在影视中,广告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有很多的“隐形炸弹”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等等。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都是正统的语文教育,都是做着辨别错别字的选择题长大的,可到如今却越来越搞不懂这个世界了。网络聊天时错别字满天飞,广告语中运用别字甚至成了时尚:“你这银(人)特好,偶(我)好喜欢你哦。”、“就酱(这样)子8(吧)”、“这是虾米(什么)呀?”渐渐地,我们开始习惯并纯熟地运用错字,甚至觉得索性将错字“转正”……

从一方面看,这些“新新语言”也充分展示了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让大家一目了然,省时,省力,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另一方面看来负面影响的确很大!不仅误人弟子,而且久而久之有些成语也会被遗忘!

再例如:比喻词——好像。在语文书上,好像的像是有单人旁的,而在电视机前影视片上出现的却都为“好象”这使小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坚决捍卫汉字尊严的人们坐不住了,他们要向错别字和写错别字的人宣战!这几个事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而更多的错别字还没有人发现。让错别字消失吧!否则带来的影响以及麻烦便会愈益增多,困扰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将错别字消灭吧!快把这场大火被扑灭吧!!!

黄晓明

第二篇: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渐渐大众化,成为中华人民引以为豪的古文明。电视里,大街上,中国古代文明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了最吸引人的一种文化。但是,在巧用文明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广告,滚动新闻,电视剧中的一些情节,都有出现错别字的现象。

就如咳嗽药品的广告,故意将“刻不容缓”写成“咳不容缓”;再如蚊香广告,将“默默无闻”写成“默默无蚊”……

对于这种滥改错字的“文化”,我持两种态度:能将成语融入到生活与谋利中的确是一种标新立异,但为了抓人眼球儿滥用成语,就成了对古典文化的一种埋没,一旦有一种广告利用这种新颖,其它广告也会纷纷效仿,时间一久,所有公共场所都将布满这种错别字,而再这种渲染下生活的人都将学会并熟知这类“文化”,不久,中国的古典成语就会销声匿迹。美国的一个名牌企业,将产品的商标制作交给一个印刷厂,这一费用高达几千万美金,不幸的是,由于设计者语文功底不深,写错了一个字,导致商标全部作废,企业损失几千万,印刷厂则在企业中失去威信,最终倒闭。

或许,发明这种错别字的人不过是想从中某些利益,去改造他的生活,但这种“文化”是否能被所有人认可呢?我不敢肯定,原因是:这么做虽然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但是他们却为了谋利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却置根本文化于不顾,显然有些理屈。

这种“文化”使青少年,尤其是刚刚接触成语的学生被误导,这些错别字在学生的心里深深烙下了痕迹,这种错误很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会导致失败。

试想,如果中央电视台出现了错别字,人们很有可能就此对电视失去信赖,中央电视台的权威也很有可能在人们的心中一落千丈。

因此,我们要坚持宣传改正错别字,高考要求明文规定:凡有错别字,务必扣分。同时,我建议 错别字的这种现象应在法律上有明文条令:在做广告之前,必须要有法律的保护,否则将受到法律,社会,人民的严厉制裁。并且,我们也应坚决抵制荧屏错别字:错别字的广告我不看;错别字的商品我不买;看见公共场所上的错别字要坚决主动地改正。

我希望,在我们的社会,生活,荧屏中能够消除错别字,不使它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使我们身边的“污染”少一些,清新多一些,使中国的文化继续源远流长。

第三篇:

小议荧屏错别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迄今已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代表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今天,汉字也是我们身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到今,汉字经历了许多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到隶楷行草,再到我们今天使用的宋体,汉字从来没有停止过变化。这么多种汉字引发的问题就这样来了:无论是荧屏上,还是大街小巷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繁体字或一些不规则字体,屡见不鲜,甚至错别字。那么,我们就要问了:是什么原因导致汉字的胡乱使用呢?我们又该怎样解决呢?

打开电视,无论是曲折动人的电视剧还是一些赏心悦目的歌舞类节目,错别字的“倩影”总是随处可见。在这些错别字中,见得最多的要属“大象”的“象”,因为它总是被别人把它和“好像”的“像”搞混。因此,在一些公开场合,往往和“好”一起露面的是“象”,而不是“像”。是因为电视台工作的叔叔阿姨们粗心大意弄错了?还是他们不会写?如果是前者,那电视台工作人员粗心的几率太大了,显然不可能;可如果是后者,那就更不可能了,大家都知道,电视台的招聘是很严格的,不会写的人压根都不用去嘛!我认为,原因只可能是一种——那就是追求潮流。大家知道,在港澳台,人们使用的文字是繁体中文。自上世纪末,港澳台地区的“追星热”传入大陆,便迅速地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繁体中文。大家看看,许多唱片底下的歌词都是繁体字,有的还是不规范的繁体字。偏偏有的人又不懂繁体字,于是就开始了“创字”,搞出一个“四不像”,最后越来越荒唐……

然而,走在大街上,东边是“不剪不散”;西边是“理髪”;前面一个“照像”;后边一个“默默无蚊”。另外,像“自行车仃放处”、“打玖” 、“水电安装” 、“骑乐无穷” 、“有口皆杯” 、“食全食美” 、“讟书是福” 、“来顿饭”……这样的广告语多的更是没法说。那次,小姨的理发店开业了。我前去参观,发现她店的招牌是“一剪钟情”,便告诉她写错了。小姨头也不回地说:“这叫‘潮流’,流行懂不懂啊?这样才显示出我店的个性来!”没错,现在追求所谓的“潮流”乱改成语,在错误使用汉字里面占的比例很重。开店者一般是“80后”的,也就图个新鲜。他们认为:这些乱改成语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又不会损害谁的利益,反而吸引顾客的眼球,而且认为这样挺“酷”,不落伍,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那这样真的能使店里的生意更好吗?

无独有偶,不仅是在城市,在乡村上仍然可见错别字的踪影。那年放假,我回老家去探望爷爷奶奶,刚好遇到爷爷给书记写信,我发现爷爷把凡是言字旁都用汉字“言”代替。难道爷爷也懂追求潮流?何况给上级写信时很严肃的。我不解,便问爷爷。爷爷笑着回答:“呵呵,我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爸爸只教我认得几个字,那是新中国还没成立,我们都是写的繁体字,到现在我还改不过来呢!”哦,原来如此。可不是现在都在搞“扫盲工作”吗?怎么爷爷没有被“扫”呢?

看到这两种情况,我想问:汉字受法律的保护吗?答案是肯定的。简体汉字已经商标注册;而繁体字与简体汉字只是比画不相同,其读音字义完全相同,因此也是受法律保护的。那么那些人随意乱用汉字岂不违法?我国在这一条上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按以上推测,的确如此。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一是有关部门管理不严,再加社会风气不雅,使得一些“追求潮流者”不正确使用汉字;二是我国的“扫盲”工作做的还不是很彻底,致使一些农村中老年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我国《刑法》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希望政府以后在这方面加把力,用知识和科学去创造新的生活。

为了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请正确使用汉字。正确使用汉字,不仅仅是文明的表现,也是对汉字这个走过多少风雨的老人的尊重,更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责任的一种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9
我怎么知道
你自己是傻子吗
自己想
NC
250
13.
悲哀
出了个百度作文人人靠抄
第2个回答  2010-11-09
不知从何时开始,电视荧屏中的各种节目开始出现了错别字。而且越来越频繁。
我并不认为这对于大众和普通学习者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没有谁会用电视节目里的字幕来学习中文,哪个没有特殊情况的人不是从课本中学些中文的?就算是中国还少有的家庭教育如郑渊洁的儿子,也都是在实用书籍而非荧屏。而又据我观察,错别字出现频率较高的一般都是影视剧和娱乐节目,你能想象一个人整天看影视剧和娱乐节目来学习中文吗?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荧屏的错别字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对于大众,我觉得荧屏承载不了中文正确性的责任。这个责任应该是中文教育者的。
那么,这对谁是个问题呢?我想是电视工作者。它反映了一些电视工作者的工作态度还不够严谨。所以我们看到现今各种粗制滥造的作品里参杂着各种可笑的低级错误充盈着荧屏。
也许有人会说:“那么多字,怎么可能一字不错?而且由此推断一些电视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不够严谨是不是也太武断了?”错别字的大量出现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今又是个烂片横行的年代,这不能视作一种巧合。错别字是工作态度不严谨导致影视作品整体质量下降的一个呈现点。换句话说,小的都做不好,怎么做好大的?所以我认为我的推断并不武断。
细节也许不一定能够决定成败,但做好细节一定是做好一件事的开始。希望国内电视工作者从减少荧屏错别字开始,来提高国内影视剧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