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朝代对贵州的开发力度最大

如题所述

古代,每个朝代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贵州的开发,你信吗?
事实上,不管是乱世,还是盛世,对贵州的开发进程一直未停歇过,即便是在遍地狼烟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未停止过。从秦朝开始,对贵州的开发就已经有了相应的记载,例如秦朝时期在贵州修五尺道,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经营贵州,到了南宋时期,在贵州开辟马市把贵州作为买马的主要通道等等,这些都是封建王朝开发贵州的重要举措。

但是,对贵州进行大规模开发的要数明朝。明朝初期,边疆不稳,朱元璋意识到贵州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于是在派兵进攻云南之前,就对手下的大将说:如果贵州地区的首领不臣服,即使占领了云南也守不住。

从此,朱元璋便把贵州作为军事战略性规划的重要地区。所以明初的几任皇帝,在经营贵州上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明朝初年,朝廷对贵州的大规模开发,持续时间达上百年。这次开发浪潮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这一时期,贵州成了明王朝开发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现行示范点。

政治上,明朝廷首先着手治理土司各自为政的局面,确立中央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权。洪武十五年,在贵州设立都指挥使司,这是封建王朝在贵州设置的第一个省级建制机构。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朝廷在贵州开始进行改土归流,建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以后又设置贵州提刑按察使司,直到这时候,贵州才拥有一套完整的省级行政管理机构,贵州也正式成为当时全国的第十三个行省。明朝设立贵州省,是朝廷治理西南地区的重大政治举措,客观上为即将开始的大开发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建立贵州行省很长的一段时期,明朝初年的皇帝对贵州各地的土司都采取了一种宽松的政策。除了把原有的职务重新授给归顺的土司之外,还尽量尊重满足一些土司提出的合理要求。凡是向明王朝朝贡的土司,政府都给予丰厚的赏赐。另外,朝廷还减轻少数民族地区的赋税,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对那些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明朝廷鼓励他们发展生产。这些措施有效地稳定了贵州政局,为经济上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

经济上,明朝廷除了在贵州减少赋税和鼓励生产外,还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把修建省际驿道作为开发贵州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古代,驿道是最主要的陆路交通系统,无论是军事需要还是生产需要都必须依靠它。当然明朝廷在贵州修建省际驿道主要是为了配合军事上设立卫所的需要,明朝廷在贵州大力兴建和扩建驿道,改善交通闭塞状况。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建成了湘黔驿道、滇黔驿道、川黔驿道、黔桂驿道等4条省际驿道。驿道的建成,大大促进了贵州与外省的经济文化交流。

明朝政府对贵州大开发的浪潮中,还进行了大规模移民。从相对发达地区,向贵州大规模移民进行屯田垦荒,发展农业生产,也是明朝初年开发贵州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明朝为了能够牢牢控制云贵地区,派驻贵州有数十万大军,这些军队和士兵的家属,事实上都成了贵州的移民。他们带来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进行劳动生产,不仅扩大了贵州的耕地面积,也提高了贵州的农业生产水平。明朝廷除军事性质移民外,还实行“移民就宽乡”的政策,有目的把中原和其他省区迁移到贵州等地广人稀的地区从事生产。仅洪武十五年,一次性就从广东迁了24000人到贵州地区。
文化上,明朝政府在贵州各府、州、县兴办官学,主要传播儒学,同时倡导各地创办书院和社学,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省以前,贵州境内只有3处官学,建省以后的100多年里,全省增建官学20余所。到了明朝末年,全省官学的数量达到了60多所。在政府的鼓励下,民间办学的热情很高,也有了许多民间书院,比如贵阳的文明书院、修文的龙冈书院都很有名。据明史文献记载,明朝时期贵州创建的书院多达38家,这有效促进了贵州教育和文化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明朝时期。秦时的今贵州分属于巴、蜀、黔中、象四郡;汉时分属??、武陵等四郡。隋唐设经制州与羁縻州。在州之上,唐代设大行政区叫做道;宋代设路。贵州先后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道与路。所以,从秦汉至元一千六七百年间,贵州始终是周边政区鞭长莫及、分合多变的边地。形成这个历史现象,原因至少有二:一是古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长期未能产生建立统一政权的内在经济动力与足以统领全境的内在政治实力;二是长时期里中央王朝未遑开拓经营贵州,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其巩固与发展是有个漫长而不平衡过程的。
  到了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情势有了大的变化。元代疆域辽阔,武功极盛,在贵阳建立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以控扼黔中。在全国大兴站赤(蒙古语,即驿传),四川、湖广、云南三省的驿道都通过贵州。贵州作为西南交通枢纽与军事重镇之势初显。进入明朝,朱元璋为了统一南北,巩固西南,十分重视贵州。当时,元朝梁王尚盘踞云南,不肯顺服。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30万大军取道贵州进攻云南。第二年正月,平定云南的捷报传到京城,朱元璋比较清醒,在他给傅友德的诏谕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倘若霭翠等不尽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霭翠即贵州彝族领袖,奢香的丈夫)。为此,朱元璋一方面团结贵州各少数民族上层,一方面留下征南大军大部分兵力驻守贵州,遍设卫所,建立屯田,把军事控制与农业开发结合起来。相应地在贵阳设立了全省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贵州都指挥使司。这样,贵州建省便呼之欲出了。
  不过,什么时候建省,还要选择时机。明初今贵州土地上有四大土司:贵州宣慰司,思南、思州、播州宣慰司,各雄一方,互不统属。开国后,对土司采取安抚方针,局面比较稳定。永乐年间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为了争夺土地,从互相攻战酿成叛乱。这件事充分暴露了落后的土司制度与建立政制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明成祖以此为契机,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派遣贵州都指挥使顾成将军率兵5万平息动乱,断然宣布废除思南、思州两土司,将其他分设八府四州。同时,在贵阳设立贵州布政使司。明初行省实行三司制: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都指挥使司相当于省军区,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监察。后来才有总督、巡抚之设。所以,成立布政使司,即标志贵州行省的建立,这个“省政府”,比“省军区”晚建31年。可见,贵州建省,首先是出于军事、政治的需要。刚建省时,面积比现在少三分之一。黔北、黔西北许多地区还归四川,黔西南有些地方属广西。省域主要包括东面新开八府,西面的贵州宣慰司及安顺等三州,驿道一线相通,状如一个哑铃。辖区人口不过一百数十万,财政收入不比江南一个大县的多。到了万历年间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才将播州土司改土归流;清雍正年间将原属四川的遵义军民府和乌撒军民府划归贵州,又将原属湖南的天柱、镇远等六卫及原属广西的贞丰、安龙等数县划入贵州,才形成今天规模的贵州省。贵州建省与改土归流,结束了过去大小土司各自为政的局面,政制与中原并轨,中央政府政令直达全省各地,贵州能够以行省向中央发言,这对国家统一与贵州社会进步无疑都具有深远意义。
第2个回答  2020-08-28
贵州就鸟不拉屎的地方,在古代比江南开发晚多了,
第3个回答  2017-12-26
肯定是解放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