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利用难度不断加大,资源利用效率总体稳定

如题所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加之我国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中小型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少;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的特点,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使得我国主要矿山的开采品位逐渐降低,开采深度逐渐加大,矿体形态、产状越来越复杂;矿石品位低,矿物嵌布粒度细,大多呈共伴生状态,越来越复杂难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强化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开采回采率基本持平,部分矿种略有提高;重要矿山选矿回收率水平总体较好,在原矿入选品位和可选性明显降低的情况下,选矿回收率基本保持不变;在原矿入选品位和可选性不变的情况下,选矿回收率明显提高。尾矿和固体废弃物利用程度也在加大,尾矿品位下降明显(表1-1,表1-2)。

国内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与2006年相比,在全国主要矿种采出品位平均降幅达到12.3%的情况下,回采率仅下降约0.2%,选矿回收率也只下降约2.5%,总体保持稳定。各矿种具体变化情况见图1-1。

专栏1-1 我国铁矿资源的特点

我国铁矿禀赋差,开发利用难度大。主要表现为“贫、细、杂、散”的特点。

“贫”:即贫矿多,富矿少。我国铁矿保有储量中贫矿占97%以上,富矿仅占2.7%,平均品位仅33%,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1个百分点,比澳大利亚、巴西等主要矿石生产国平均品位低20多个百分点。

“细”:即矿物结晶粒度细,复杂难选。我国难选赤铁矿储量占总储量的1/3,有100多亿吨的复杂难选赤铁矿由于技术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利用。其中,微细粒嵌布的鞍山式贫赤(磁)铁矿石储量约30亿吨,极细粒鲕状赤铁矿约30亿~40亿吨,难选菱铁矿约30亿吨,难选褐铁矿约20亿吨。

“杂”:即多组分共(伴)生矿多,综合利用难度大。在全国已探明的铁矿中,由多种组分构成的铁矿床约占22%,由于选冶技术条件差,相当一部分铁矿未开发利用或综合利用水平低。

“散”:即中小型矿床多,分布相对分散。在我国已探明的2000多处铁矿产地中,储量大于10亿吨的超大型矿床仅10 处,多数为中小型矿床。矿床分布散不仅制约了开发利用规模,而且造成矿石类型复杂多样。

表1-1 我国油气资源的采收情况 单位:%

表1-2 我国重要矿种采选回收情况 单位:%

续表

资源来源:煤炭工业协会、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化学矿业协会。

* 煤炭的选矿回收率数据为入洗率数据,铝土矿的选矿回收率数据为冶炼总回收率。

图1-1 2006—2012年主要矿种采选指标变化幅度

资源来源: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注:指标变化幅度是指2012年相对2006年的变化率;采出品位和回采率均为地采数据。

专栏1-2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铁矿山近年生产情况

鞍钢矿业公司是鞍山钢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和主要矿石原料生产基地,公司拥有7座大型铁矿山、6个大型选矿厂、3个球团厂、1个烧结厂、4座辅料矿山。2012年产铁精矿1653万吨,约占全国铁精矿产量的16.3%。公司通过“提铁降硅”技术改造,使弓长岭铁矿选厂铁精矿品位由65%提高到68%,SiO2由8.3%降到5.5%,回收率由85%~87%降到81.95%。改变贫赤铁矿选矿工艺(由单一浮选,碱性正浮选改为重选-强磁选-阴离子反浮选工艺),使其精矿品位由60.16%提高到64.11%。此外,对鞍山或含碳酸盐铁矿石采用高效浮选技术,成功解决了含碳酸盐赤铁矿难以分选的问题,年创效益2.34亿元。

鞍钢弓长岭铁矿采选指标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