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的朋友圈是什么样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7

  历史上,很多书法大家们都有直接的关联,在那通讯不方便的时代,古人有着傲娇的书法圈子?满满都是故事呀!

  张芝:索靖的奶奶的弟弟

  东汉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卫夫人、王羲之书法得益于钟繇

  钟繇《宣示表》

  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陆机《平复帖》

  陆机与唐代书法家陆柬之同为苏州人,前者写《文赋》文章,后者留下《文赋》书法;

  陆机逝世同一年,索靖去世,也在这一年,诞生了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

  陆机,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索靖《出师颂》卷(传)

  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人。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河间王司马颙进攻洛阳时,索靖率雍、秦、凉义兵大破其军,却因战斗致伤而逝世,年六十五。

  索靖善章草,传东汉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其章草书,自名银钩虿尾。时人称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索靖章草自成一家,张怀瓘评道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著有《草书状》等。

  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三国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重臣、将领、书法家,曹魏尚书卫觊之子。

  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又成功平息叛乱。西晋建立后,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后逊位,拜太保。晋惠帝即位后,与贾皇后对立,终在政变中满门遇害,享年七十二岁。

  卫瓘善隶书及章草。不仅兼工各体,还能学古人之长,是颇有创意的书法家。他师法汉代张芝的今草,又参酌其父卫觊的草书,笔势纵横,飘逸沉雄。他同当时另一著名书法家索靖齐名,时人号曰一台二妙。所谓一台,是指他俩同是官居台省,瓘为尚书令,靖为尚书郎。所谓二妙,是说他俩的草书都有极高的造诣,各得其妙。唐朝张怀瓘《书断》中评其章草为神品。

  西晋书法家。官至黄门侍郎,惠帝时为贾后等所谋杀。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瓘、从妹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善草隶,其父尝云:我得伯英(张芝)之筋,恒得其骨。又善古文,得汲家古文论楚事者最妙,恒常玩之。

  卫恒的书法理论著作《四体书势》,是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关当时的各种书体、书史的演变,以及一些书法家代表的情况资料,大都赖此书得以保存。

  卫铄:即卫夫人,卫恒的从妹

  师从钟繇,王羲之启蒙老师

  卫铄为汝阴(今安徽阜阳)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习书法,卫夫人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她撰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书法理论。

  卫璪、卫玠:卫恒儿子

  王羲之《远宦帖》

  王羲之:从卫夫人学书法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王氏的骄傲在此,东晋书法的骄傲也在这里。

  王羲之的几个儿子皆擅书法。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王献之《洛神赋》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

  王献之,字子敬,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

  书法君这里八卦一下,王献之风流俊雅为一时之冠,本来与表姐情投意合,俨然一对璧人。可惜太帅也不是好事,献之兄不幸被新安公主看中,一对鸳鸯被生生拆散。表姐被休郁郁而终,更加深了王献之对她的思念与愧疚,一生郁郁寡欢,四十多岁英年早逝。

  他的原配兼表姐是谁呢?名郗道茂,是郗鉴的孙女(次子之女)。郗鉴又是谁呢?还记得东床快婿的故事吧,就是那个把女儿寄给一个躺在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的家伙的东晋大臣。

  说起来,都是故事啊!

  王徽之,新月帖

  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

  王荟《翁尊体》

  王荟:王羲之堂兄弟,王珣之叔

  王珣《伯远帖》

  王珣:王羲之是其堂叔,王献之堂兄弟

  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出身于东晋王氏一族。祖父王导、父王恰均精于书法。他的《伯远帖》是东晋时十分难得的名人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他写的《伯远帖》是东晋王家惟一存世的真迹。这封手札中的伯远是谁呢?就是王羲之的大儿子,王玄之。说起来算是远一点的堂兄弟啊。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王僧虔:王羲之四世族孙

  南朝齐书法家。字简穆,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

  王志《一日无申帖》

  王志:王僧虔之子

  王僧虔子。《梁书》卷二十一《王志传》: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

  王慈《栢酒》帖

  王慈:王僧虔之子

  僧虔子。少与从弟俭共学书。善隶,行书。王慈草书运笔圆浑,含蕴凝重,然体态十分灵动,纵横姿肆,使人联想到王献之书法风格。

  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王羲之第七世孙

  智永,本姓王,山阴永欣寺僧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陈、隋间著名书法家。

  虞世南(558638),以智永为师友,虞世南是陆柬之的舅舅,虞世南,与欧阳询是好朋友。

  虞世南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交往密切,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传统。在唐代的楷书大家中,他是最接近二王、尤其是小王的。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接替虞世南,成为唐太宗的好笔友

  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褚遂良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当时与欧、虞齐名,为初唐四大书家之一,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虞世南友

  欧阳询大虞世南一岁,又比虞多活三年。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

  欧阳通:欧阳询之子

  陆柬之《文赋》

  陆柬之:虞世南的外甥

  陆柬之一位侄女,是张旭母亲

  陆柬之代表书法《文赋》,其文由西晋陆机所作,两人同为苏州人。陆柬之年少时依舅家学书,其舅父即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书法家虞世南。

  张旭《古诗四首》

  张旭:母亲是陆柬之的侄女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书法君忍不住赞叹:这帮人就是唐朝的周润发、刘德华、张学友与梁朝伟啊,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耀唐人的夜空。

  怀素《自叙帖》

  怀素:邬彤的弟子

  邬彤是张旭的弟子

  怀素与邬彤还是亲戚

  张旭又尝私谓彤曰:孤篷自振,惊沙自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尽书柴。怀素不复应对,但连叫数十声曰:得之矣!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曾向张旭请教笔法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