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困惑有哪些?

如题所述

如需咨询心理困惑,推荐选择测测集团旗下运营在线产品测测心理师APP。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有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人际关系不适等。调适方法如下:【了解更多星座心理内容】

1、正确面对压力。遇到挫折时,转移注意力,暂时抛开烦恼,先做喜欢做的事。等心情平静后,再重新考虑如何解决烦恼。
2、以独特的方式适应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自豪。立足点不一样,闪光点也不一样。要敢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应社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3、学会宣泄。不顺心、不如意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不愉快情绪,切忌压抑负面情绪。
4、用积极的方式与人沟通。改变对待他人的态度,善意待人,不要处处与人争,更不要随意猜测别人,必要时学会妥协,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困惑的相关信息,推荐使用测测app。测测的心理师通过定期开展主题课程、帮助新手咨询师同步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会定期开展在线主题讲座,同时实时答疑,可以帮助心理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台的定制化推送等功能,还可以帮助心理师获得更多曝光,积攒更多咨询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2
大一新生,所面对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定规划,定未来(此中并不是讲确定未来,而是作出大致的方向),通俗来讲,就是想好接下来自己如何适应学校,如何保持自己的正确轨迹。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存在着诸多困惑。
1:所处大学学习环境与高中及以往学校环境不同造成的心理落差。以上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大学这么松,高中被上课、刷题充满的那种紧张感荡然无存,感觉到时间会这么快的流逝,但自己确确实实没有完成关于学习的任何事情,一种紧张与一种消闲互相抵触。就以上困惑,既出于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不够深入,也出于对“充实”定义的混淆。
2:对未来的过度担忧。看到别的同学与自己不同—衣食上的好坏差异,交流时的灵活程度,为人处事时的态度等等。有差异必然就有比较,正是看待差异的态度,造成同学们的过度担忧。他这么(努力,刻苦,有钱,帅,能言善道),都还在不断前进,那我未来怎么能超越他或者说比得过他呢?于此,便产生了心理忧虑。这正是由于同学们没有理性看待生活差异,没有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能力,未来可期,切不可把期望变成失望。
3:生活环境(日常作息,同学面貌,宿舍环境、氛围等)突变的暂时困惑。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大学生活,有的人来自封闭式高中,有的人来自公立学校;有的人对待大学的期望很高,而有的人对此无所要求;有的人从小未离家,有的人从小独立上学;有的人偏内向,而却处在活泼的宿舍氛围中••••••种种的情况,使得同学们从一个自己已经适应的舒适圈儿,跳到另一个陌生圈儿,这就导致同学们应激性反应,表现出烦躁,忧郁。
大学生心理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正处于一个心理转变的时期,从稚嫩到成熟,这中间,难免会有一些人变得脆弱,变得易感,人生的岔路都会走,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在于引导。
就我所见到的,以及感受到的,现在大一入学3天,很多人还沉浸在假期生活中,同时,有一部分人出现了安逸、虚度的苗头。这种现象必须扼杀在摇篮里,早期的观念如果就是这样子的话,会给我们未来带来许多麻烦,到时候即使想努力,也心有力而力不足。同时,我也发现了以后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要点如下:
1: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匀,放松力度不会把控。大学的自主性与自律性给予了学生诸多便捷,但也给自律性差的同学埋下了隐患。大一每天最多8个小时的课,所以就会有一大部分自主时间给予同学,很多人不知道方向是什么,将这段时间用来上网,消闲,游玩,无形之中,将知识淡忘许多。
2:情感把控不得当。有听过家长的一句话:去了大学再搞对象。这句话点醒了大一懵懂的心,各个摩拳擦掌。初入感情中,存在着许多细微问题,有的同学对待感情太过重视,为了爱而舍弃学业,有的同学专心致志,用搞对象将自己的生活全部填满,有的同学不断付出,但没有意识到感情是双方的事儿,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一定要意识当前的重要任务。
3:社会层面接触缺乏。很多学生存在死读书的现象,靠着死记硬背来到交大的校园,没有自己探索或者说是经历过社会的人,这难免会造成学生判断能力极度匮乏,我们现在就是要将死读书转变成会读书,读活书,并且要增加学生接触社会时的抵抗能力,使他们能辨别社会上的各种情况,期待多方面发展,而不是取其糟粕,成为书呆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