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几年呢?

如题所述

学前教育本科学四年,专科学两年或三年。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较强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实践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

专业介绍

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又称幼儿教育,是指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协调发展,为入小学接受小学阶段的教育作好准备。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等,其年限从1年至3年不等。

学前教育属教育学类专业,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学前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该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基本原则

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理论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类课程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大学公共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类以及艺术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为学前教育的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教育实习、教育考察、教育调查等。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

各高校应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

各高校可选择一些反映学科前沿、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知识单元开设选修科目,并推动教师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

课程结构应覆盖专业知识体系的主要知识单元、知识点。选修课程的范围和数量应提出明确要求,以保证课程的可选择性。有条件的高校可开展中国国内(外)学生交流、各类形式和层次的联合培养或双语教学。

理论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专业方向课程

各高校可根据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的方向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核心知识点,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等。

培养模式

“大教育-小学前”模式

此类模式突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属性,将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学科的一部分,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学类专业为同一层次,因而,在人才培养上,习惯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放在大教育学背景下来培养,主要体现为:该专业学生与其他教育学类专业一样,共同接受基础性的教育学科理论教育后,再系统地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理论课程,并接受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实践训练。这种模式在强调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专业性,体现了“厚普通教育学科基础、深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特点。西南大学是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

“专业教育-教师教育"模式

此类模式突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属性,将学前教育视为与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等学科教育一样的专业教育,因而,在人才培养上,习惯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分为学前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两部分。具体做法是,在普通的学前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课程之外附加一个教师教育课程,一般包括2个必修学分、8个选修学分和12个实践学分。该模式体现了“宽教师教育、精学前教育”的特点。首都师范大学是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

“平台模块”模式

此类模式突出了课程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价值。此处的平台特指平台课程,模块特指模块课程。其中,平台课程是指学校、院(系)、专业三个不同平台所开设的课程,而模块课程是指某一平台上相关联的课程体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学习这三个平台上的不同模块课程。该模式淡化了传统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面的狭隘专业观念,强调了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意义。西北师范大学是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

“‘校’‘园’合作”模式

这里的“校”特指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园”特指各类幼儿园。“‘校’‘园’合作”模式亦称“工学交替”模式,是指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和幼儿园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幼儿园向学校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在相关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以幼儿园的需求为依据。一般来说,学校采用“2+1”方式培养人才。其中,学生两年时间在校学习理论,最后一年在幼儿园实地学习。该模式突出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定向性。不少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采用这种模式。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既可以报考教育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可以报考心理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

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几乎是供不应求,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因为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这样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识物察人的智慧,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幼儿时期是形成性格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师行业紧缺人才,可能很多人想立志成为一名幼师,付出自己的努力。但却发现幼师这个专业比较难找,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其实幼师也称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不但包含了幼师,所学范围要比幼师要广一些。所以,这个专业的学生不一定要去作幼师;还可以去一些亲子机构、早教中心发展,另外还可以自主创业。

该专业就业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为均衡。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教育、媒体、心理咨询等领域。就业单位主要有省市幼儿园、早教中心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