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带有古风的歌曲对中国戏曲复苏到底有没有作用?

如题所述

有,但并不太大,“瑜不掩瑕”。

我认为古风歌里的戏腔,对戏曲方面更多的类似“科普”,主要起宣传引流作用。仅“普”这一点,它做到了。但“科”,除了少部分精品外,大部分都不怎么正确。科普,必然是要传递相对正确(可以不严谨但不能有原则性错误)的知识的。



少部分精品,比如 于毅的君生吾未生?(我认为这是带有古风的,但能不能算古风歌不确定)、“身骑白马”&霍尊的一些戏腔作品、典狱司(个人认为唱法好像不太专业,其余还成)等等等。的确有宣传作用,且是正面的,至少传递出来的戏曲元素大差不差。

的确是有一部分是通过古风戏腔来入的戏曲的坑。古风歌曲中的戏腔是相比较老戏来说更能让年轻人接触到戏曲文化。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会去主动了解戏曲,而古风歌的戏腔就好像在不经意间让戏曲文化和年轻人接触,发现自己喜欢的,可能就会去了解,去听。客观来讲的确是有一定意义的。

但是,也不得不说,有一些古风歌的戏腔,会让人误解真正的戏曲。因为歌手毕竟不是专业戏曲演员(当然也是有去专门学的古风歌手),往往会用假声或者掐着嗓子去唱戏腔,找不到小嗓正确的发声位置。这样会让人误解真正的戏曲。尤其是各种圈子低龄化的趋势,更是加重了这个现象。

其余的大多数,都一言难尽。并不是随便找一段曲子,写点“古风词”,然后用非真声(一般是伪女声)唱就能叫戏腔的。这部分作品“引导”观众听到的就不是真正的戏曲,又怎么可能产生效果呢?就好比“科普”时如果“科”是错误的,那它和谣言就没什么区别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2

先说结论:有,但并不太大,“瑜不掩瑕”。


我认为古风歌里的戏腔,对戏曲方面更多的类似“科普”,主要起宣传引流作用。仅“普”这一点,它做到了。但“科”,除了少部分精品外,大部分都不怎么正确。科普,必然是要传递相对正确(可以不严谨但不能有原则性错误)的知识的。

少部分精品,比如 于毅的君生吾未生?、“身骑白马”霍尊的一些戏腔作品、典狱司等等。的确有宣传作用,且是正面的,至少传递出来的戏曲元素大差不差。

其余的大多数,都一言难尽。并不是随便找一段曲子,写点“古风词”,然后用非真声(一般是伪女声)唱就能叫戏腔的。这部分作品“引导”观众听到的就不是真正的戏曲,又怎么可能产生效果呢?就好比“科普”时如果“科”是错误的,那它和谣言就没什么区别了。

我觉得作用取决于演唱者吧。以下举例纯属个人看法,无恶意踩捧。


最开始接触的是古风歌,里面可能有些戏腔。歌手大大们都很棒,歌也好听。但我听到戏腔部分的时候,只会觉得它是古风歌曲的一部分,并不会联想到真正的曲艺。单纯地欣赏,并不打算深入了解。

直到听了霍尊。他的很多歌都有戏腔部分,小嗓我觉得很好听。而且他会在解释自己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向大家普及一些戏剧知识,听多了也就注意到了,以后也会更关注这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第2个回答  2019-10-08
带有古风的歌曲对中国戏曲复苏作用:古风歌曲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契机,毕竟让人尝试听一首歌比让人听一段戏容易得多。
第3个回答  2019-10-09
这个肯定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因为中国风的歌曲慢慢的大家也已经能够接受,因此好多听众肯定也会通过歌曲去了解中国戏曲。
第4个回答  2019-10-08
当然有用,古风的唱歌形式多数和戏曲有相似的地方,甚至歌词都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