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兰的常见病害应怎样防治?

如题所述

洋兰常见的病害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病原性病害两大类。所谓生理性病害,主要是指由环境条件恶劣而引起的病变,患病组织会出现变色、腐烂、畸形、枯焦、黄化和萎蔫等一系列症状。常见的洋兰生理性病害有日灼病、植株软弱病、根腐病、落蕾病、植株皱缩症、冻伤、叶尖和叶缘枯焦症、叶片黄化病等。防止这些生理性病害除了要改良栽培环境和杜绝致病因素外,对症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治手段之一。日灼病是由于直射阳光导致,治理方法就是将兰株移到无直射阳光的地方或上盖遮光网遮挡;植株软弱病是光线不足所致,只要增加光照量或移到光线更充足的地方就可以了;根腐病主要是浇水过多造成,减少浇水就是其治理良方;落蕾病是由于环境突变造成的就要创造一个与原生地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放置,如果是由于浇水过多或长期干旱导致落蕾的,减少浇水或保持盆土湿润就是治理的关键;植株皱缩症主要是长期缺水干旱引起,立即补充水分,好让兰株吸个够就能及时得到解决;冻伤是由于冬季温度太低所致,升高环境温度也就可以了;叶尖和叶缘枯焦症主要是由于空气太干燥、阳光太猛烈、浇水不足、盆体太小导致根系互相缠在一起、或者与根尖干枯坏死等原因有关,只要对症排除有关不良因素就可以了。最后一个是叶片黄化病,主要诱因是自来水偏碱或受从自来水散发出来的氯气危害有关,只要避免用自来水来浇兰就可以了,水质偏碱则可以在浇兰的水中加入几滴食用醋来解决。
病原性病害则是由致病的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引起,除了病毒病是不治之症,病株要隔离弃置深埋之外,其他的病原性病害均可以用农药或其他方法来防治。常见的洋兰病害(图104)有:

图104 洋兰的各种病害
疫病——又称烂头病,是由病原真菌恶疫霉(Phytophthora)和终极腐霉(Pythium)引起。染病兰株由基部出现腐烂发黑开始,直至累及全株,引起根腐、猝倒而死亡。此病通常在高温多湿的夏季6~8月发生较多,主要是由于温室内通风不良诱致。防治方法:除了加强温室的通风透气外,对病兰要实施控水,确保其不被雨水淋到,然后用80%的锌锰乃浦(商品名大生-45)500倍液淋于植株及盆土中,每隔3~7天淋施1次,连续3次,直至将病原菌杀灭为止。
炭疽病——是由病原真菌刺盘孢菌(Colletorichum)引起。症状为叶片有许多黑褐色或淡褐色的椭圆形病斑,传染性较强,严重时会累及所有兰株。空气闷热,通风不良和又湿又热易诱发此病。防治方法:除要改良通风和降低湿度外,可用苯来特、多菌灵、托布津600~800倍液喷洒,约7天喷1次,连喷3~4次效果良好。家养洋兰数量不多时,你可用点燃的香烟来烫烧炭疽病病斑,将致病的真菌烫死。
白绢病——是由致病原小核真菌(Selerotium)感染到兰株茎基诱发,染病时茎基部可见白色菌丝,继而褐化并成水渍状腐烂,最终导致假鳞茎腐化,引起全株死亡。防治方法:除要求隔离有病盆兰外,还要用稀释100倍的石灰水喷洒全部盆兰的植料,以杀死致病的真菌,杜绝白绢病在整片洋兰中蔓延。并且要记住,不要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旧盆和旧基质、旧植料来种养兰。发病较多时,也可用50%的福多宁或75%的灭普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
叶枯病——是由一种称为柱盘孢(Cylindrosporium)的真菌从伤口或嫩叶表皮入侵所导致,多在叶尖附近及叶片上半段出现黑色小斑点,严重时会波及整片叶,引起枯黄变焦并脱落。防治方法:除要降低种植密度,确保兰园通风透气的同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3次。
圆斑病——由一种称为壳多孢(Stogonospora)的真菌引发,染病时叶片表面出现了一些下陷的圆形黑斑,使叶片造成多个黑斑而十分难看。防治方法: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百菌清或托布津800倍液,以及用代森锰锌12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煤烟病——又称煤污病,是由一种称为枝孢真菌(Cladosporium)通过风雨、蚜虫、介壳虫、粉虱传播,在荫蔽高湿的环境易发病。症状是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灰黑色的霉污,多分布在叶面或叶背介壳虫或蚜虫发生处。防治方法:除加强通风和及时杀灭虫害外,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喷洒,并要用湿布擦去附于叶面的煤污色的病菌。
根腐病——一种由病原性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发,通风不良、温度高、基质积水,以及一些老旧的基质易出现此病。发病初期肉质根呈水浸状斑,后变黑腐烂,严重时全株死亡。防治方法:除要求加强通风和减少浇水之外,还要把患病株隔离处理,消除腐烂的根部,并用清水洗净,用高锰酸钾1000倍浸泡20~30分钟,晾干后在剪口涂上木炭粉后用新植料重栽。为了防止根腐蔓延,应结合浇水将75%甲基托布津6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液浇淋其他兰株的盆土和根部。
软腐病——是由一种称为欧氏杆菌(Envinia)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兰株体内引起,多发于高温多雨的季节或者高温多湿的温室内。初发病时在叶片和根茎出现水浸状斑点,后扩大为褐色腐烂病叶,并发出臭味,流出汁液。一般农药对其无效,一旦发现只有抛弃,并要求用链霉素或新霉素4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健康株,可以产生良好的预防效果。
褐斑病——是由一种称为单孢菌(Pseudomonas)的细菌引致,其传播途径是病菌通过洒水传播到其他植株上,高温时由伤口和张开的气孔入侵。初期在叶片出现一些暗绿色的水浸状褐色小斑点,继而扩大成椭圆形病灶,呈黄化干枯之状,并向上扩展到生长点,引起兰株死亡。本病扩散速度缓慢,约需1周才出现肉眼看到的病斑。此时应立刻用抗生素药物如链霉素、新霉素、四环霉素4000倍液喷洒,经多次喷洒后才有可能防除此病。
锈病——由多种锈菌引起。锈菌属于真菌,它并不会使兰株死亡,叶片感染了也不会枯萎,一般只会在叶背或叶面产生许多黄色、褐色或锈色的小疱,使兰叶出现难看的晦暗色。由于光合作用受阻,兰株的生长呈现衰弱状态。防治方法:可先行将染病的兰叶剪除,再用65%代森锌粉剂500~600倍液或硫酸铜1%~1.5%的水溶液喷洒,约3~4天1次,3~4次后可有效地抑制锈病的蔓延。
病毒病——洋兰的病毒病被称为兰花的“癌症”,兰株一旦感染,病毒可与兰花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复制,是现代农药无法杀灭和控制的。已知为害兰花的病毒约有25种,常见的有齿瓣兰环斑病毒、蕙兰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其发生和传播途径是由吸取兰汁为食的昆虫或人为损伤导致病毒入侵并在组织内繁衍。受病毒感染的洋兰常见的症状是叶片变黄、花变色和畸形等。由于目前还无药可治,一经发现病毒洋兰,就应该早发现、早隔离和早烧毁,切勿因一时之惜,留下莫大的后患。此外,发现传播的害虫,如蚜虫和红蜘蛛等要及早施药杀灭,避免其带病毒传播。对于剪割用的工具要用酒精消毒,清洗兰株时要用流水冲洗,不要用同一盆水洗涤,以策安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