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美国纽约生活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如题所述

虽然都爱把纽约描绘成冷漠势利的水泥森林,但我始终觉得它是一个对生活在这里的人非常温柔的城市。纽约的温柔在于,虽然它不会cuddle你,却让人很有安全感,让人觉得就算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没有在生活的各方面取得一定成功也没关系,it's ok

to live an imperfect life。在纽约,出门走累了总有室内室外的各种公共空间可以坐下休息,没看天气预报碰上暴雨总能在几秒钟内在路边找到躲雨的地方,没(lan)空(de)做饭有无穷无尽的外食选择,就算没钱也有一刀一片的pizza可以吃饱,做饭临时缺什么材料下楼就可以买到,晚上在外面吃饭不用担心聊天聊到太晚错过回家的末班车,生病不能开车出门的时候也不用躺在家里靠开水和维生素片度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4

刚刚收到哥大的offer的时候,我的心无疑是万分激动的。找了很多youtube视频看了纽约以后,就更加激动!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一直回荡着《We Are Young》这首歌,总是很期待未来,满满都是憧憬!两眼都要放光那种!虽然本来就年轻,但是这种年轻活力的感觉还是加倍得充满了我的全身!坐在火车上的我也能不由自主得哼起小调来。

从坐上美联航的飞机开始,就觉得美国人民真的太热情太能搭讪了,和冷漠的英国人太不一样了!从飞机到办银行卡电话卡,总是不停得与你聊天,也安抚了一下孤身一人在外地的无助感。

可是不久后就发现,虽然美国人民确实一如既往的热情主动与你搭讪说话,但纽约这个城市其实充斥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与距离感,仿佛谁都不关心谁,大家都做着自己的事,开放热情的表面下是一层实质上的冷漠与距离感。我不解,于是捉着一个已经在纽约呆了三年的学长问。学长说,纽约就是这样的,谁都不关心谁,因为城市太大,人太多,也管不过来,大家都只关心自己的事。与那种英国小村,或者小学校大家互相帮衬的情况不同。虽然学长也是非常热心得帮了我很多忙,我还是感受到他热情的背后渐渐被同化的无所谓的态度。虽然只是在学校的交际圈,但后来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也让我更加确认了人情冷漠这一点。(突然想到学妹的一句话:在谦让的氛围下,让这让着,让自己拿到最大的一块蛋糕。)

我也听说每个人经历的纽约都不一样,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另外一个同学所经历的纽约,也让我大吃一惊。他说,纽约是一个又充满竞争又mean的城市。有些人会当着你的面直接说:你笨,你肯定做不到,你就是不行。他一开始可能也会对自己有怀疑,觉得难道别人说的就一点都不对吗?后来也渐渐习惯了,在这种环境中稳定了自我(ego),渐渐学会了照顾自己,冷暖自知。

这和从前以为的充满热情和鼓励的美国太不一样了。大概只是纽约吧。

也可能因为这种大家互不关心的态度,这里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仿佛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也有很多在其他地方/传统观念中所不允许的“奇葩”。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不可理解,每个人的价值观好像都不一样,大家都在追寻自己所认为对的有价值的事。

离开的那个清晨,几个室友都早起来送我。学弟也起了个大早赶来送我(也不是到处都冷漠,这就是温暖的体现),在公寓面前拍了最后一张在纽约的照片。背后门上贴着的NYC字样,大概证明了我也曾经做过纽约的过客吧。

第2个回答  2018-01-08

毕业之后就去了纽约,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城市。论硬件不如上海新,各种新英格兰风格老房子,很多已经100年了,所以蟑螂什么的必然是长期驻扎。公共交通不如国内一线,地铁旧破慢,出了问题车站里连个服务人员都没,列车各种坏。马路边臭水横流,被我亚洲城市卫生甩几个身位。当然最吸引人的是纽约的包容。走在曼哈顿,周围都是各种肤色各种混血的人,那个穿的很嘻哈的黑人是放假在玩的投行大佬,那个白人是欧洲来的游客,那个棕色的是印第安族人可能是个高中老师,那个白的不彻底的一开口说起了日语,看似冲突的和谐统一,你并不因为你的肤色工作背景文化习俗与周围有任何的不同,因为这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才是常态。当一个地方的文化认可不同,人们就能在内心感受到选择的自由,更轻快的追逐自己想要的。体会:我在布鲁克林住地下室的时光比我在上海大高楼里住的快乐且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