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特色服饰有哪些?

如题所述

唐装

“唐装”这一称谓始于海外。唐鼎盛期,声誉远播海外,因此海外各国叫中国人为“唐人”。在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居住区,都被叫做“唐人街”。所以外国人把住在唐人街的华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衣服称为“唐装”。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穿着者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穿着唐装,既显富贵休闲又不失妩媚俊秀。而现在时尚流行的服装中大多都有中装元素的细节表露。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生活中选择中装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传统唐装的样式特征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襻两部分组成。而如今时尚的唐装相对于以前的款式已经有了很多变化,比如把圆领换成方领,把对襟变成偏襟等,吸收了外来元素的唐装,改变了以往古板的样式,针织衫、外套、裤子的款式丰富多样,构成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品。它既吸取了传统服装富有文化韵味的款式,又吸取了西式服装立体剪裁的优势,成为街头一道新的风景。

唐装的颜色一般是红色、黑色或者宝蓝。嵌镶金络银的织纹、如意吉祥和铜钿样的花纹,以及手工制成的盘扣。现在的唐装吸收了时尚元素,所以颜色并不局限于以前的大红大绿,现在唐装的颜色是五颜六色,应有尽有。

唐装的面料一般以真丝、织锦缎等为主。在挑选服装面料时,也应结合自身的气质进行选择。因为适合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款式和面料均是不同的,年轻人选购以绸缎、丝织面料最好。因这些都是天然的材料,一般都会缩水,所以在选购时要咨询一下商家是否已经做过缩水处理。如果是单选面料请裁缝师傅制作的话,应该向其说明面料特征,以免衣服洗过之后无法再穿。购买染色面料制作唐装时,不妨先用手摩擦一下,看看是否掉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出现了一种真皮面料。真皮唐装开始在白领阶层慢慢流行起来。

旗袍

旗袍是清代的服装标志,是贵族的衣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五族共和,旗袍又被定为女性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初,旗袍开始推广,并开始改革式样。20世纪40年代后,旗袍被取消袖子,缩短衣长和减低领高,使之更加轻便、合体。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旗袍又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现在的旗袍,式样色料更加丰富多彩。

旗袍有京派与海派两种风格,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艺术和文化。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丰富,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旗袍选料是非常广泛的。日常一般穿着的旗袍,夏季可选择纯棉印花细布、印花府绸、色织府绸、什色府绸、各种麻纱、印花横贡缎、提花布等薄型织品;春秋季可选择化纤或混纺织品,如各种闪光绸、涤丝绸以及各种薄型花呢等织物。这些织品虽然吸湿性、透气性差,但其外观比棉织品更加平滑、绚丽悦目,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中穿用很合适。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非常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极为讲究。

总之,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风格时装。它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已成为中国的民族象征,甚至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中国特有的端庄典雅的文化,为世界舞台增添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东方神韵。

中山装

中山装是我国服装的一种,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关于中山装的来历有如下史实: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做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认为西装样式烦琐,穿着不便,而中国服装在实用上亦有缺陷。他建议以当时南洋华侨中盛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础,创制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服装。辅助孙中山先生裁制这种服装的助手是广东人黄隆生。黄隆生原来在越南河内开设洋服店。1902年,孙中山到河内筹建兴中会,偶人其店购物。黄隆生得知这位顾客就是革命领袖中山先生,恳切要求加人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并协助制成了第一套改革的服装。这种服装因孙中山先生提倡而被叫做“中山装”。

据说,中山装的款式有很深的寓意。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门襟五粒纽扣表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袖口处的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表明其严谨治国的理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