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妄图进一步瓜分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我国人民觉醒。一部分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幻想在清朝的统治下,模仿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改革政治,实行变法,以求中国富强。
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举试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1897年底到1898年初,康有为又3次上书光绪帝,痛彻陈述国家处于危亡时刻,要求任用维新人士参与新政,并由皇帝出面,倡导变法。不久,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同他谈了两个小时。康有为进一步向光绪帝陈述了变法思想,指出:在国外的欺侮和分割下,中国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不改变旧法,就不能自强。光绪帝深为感动,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命令。内容包括:发展农工商业,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布新思想;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纸,开放言论;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训练新式的海军陆军;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是,清政府的大权把持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里,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运动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仇视。操纵实权的慈禧太后甚至准备废掉光绪帝。维新派一筹莫展,想争取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的支持,但是袁世凯最终却站在慈禧太后和顽固派的一边。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的瀛台,她自己“临朝听政”。她下令拘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康有为逃到香港、梁启超逃到日本。谭嗣同不肯逃走,被捕牺牲。戊戌变法失败了。戊戌变法共持续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追答康有为逃亡日本,我写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