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配置强度与什么有关。

是配置强度,不是强度。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有: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骨料的性质、混凝土的级配、混凝土成型方法、硬化时的环境条件、混凝土的龄期,以及试件的大小和形状、试验方法、加载速率等。
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曲线包括上升段和下降段两个部分。上升段可分为三段,在第一阶段,由于应力较小,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是骨料和水泥结晶体产生的弹性变形,而水泥胶体的粘性流动以及初始微裂缝变化的影响一般很小,曲线接近为直线;第二阶段,裂缝稳定扩展并达到极限应力,此后,试件中所积蓄的弹性应变能保持大于裂缝发展所需要的能量从而形成裂缝快速发展的不稳定状态并达到峰值应力,这一阶段为第三阶段。下降段是混凝土到达峰值应力后裂缝继续扩展、贯通,从而使应力--应变关系发生变化。在峰值应力以后,裂缝继续发展,内部结构的整体受到破坏,试件的平均应力强度下降,应力--应变曲线向下弯曲,曲线出现拐点,此后,曲线逐渐凸向水平轴方向发展。常用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有两种:美国E.Hognestad建议的模型和德国Rüsch建议的模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9
混凝土的配置强度:混凝土的配置强度一般都是高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的(这是为了让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保证率 ——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是指混凝土强度中总体大于设计强度等级的概率)
f_(cu)(混凝土强度平均值) = f_(cu,k)—>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 tδ
C_v(变形系数) =δ / (f_cu)
假如 f_(cu,o)—>混凝土配置强度等级 =f_(cu)—>混凝土强度平均值
那么则有 f_(cu,o)—>混凝土配置强度等级 = f_(cu,k)—>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 tδ
或者是 f_(cu,o)—>混凝土配置强度等级 = f_(cu,k)—>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1-tC_v(变形系数)]
假如将强度保证率取95% 查表可以得到 f_(cu,o) = f_(cu,k) + 1.645δ
这里介绍一下: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反映的是混凝土总体强度的平均值既平均强度
变形系数 C_v是指标差系数
δ系数的取值是: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20 的取4.0 、在C20-C35取5.0 、大于C35取6.0 。
t是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值等于= (f_cu - f_cu,k)/δ = (f_cu -f_cu,k)/ (C_v*f_cu) 可以查询相关表格
二、 混凝土轴压强度是指在结构设计中采用的是棱柱试件测的抗压强度,这样做能够更好耳朵反映混凝土在受压构件中的实际受压情况(目前我国采用的是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为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试件。在试验证明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与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之比是0.7~0.8之间。还有就是由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以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特征值,标准立方体试件的尺寸是150mm*150mm*150mm,标准养护28d后的强度。也可以采用非标准试件,但是要乘以强度换算系数(如是100*100*100)的立方体试件的强度换算系数是0.95,又如采用的是(200*200*200)的立方体试件强度换算系数是1.05.
第2个回答  2018-12-29
与水泥,沙石,水的配比以及时间,温度,标号等等因素都有关系,具体操作也有关系。总之。也是一项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