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侧,靖国难”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清除皇帝身边的佞臣,宦官,宫妃等,跟皇帝关系密切,且为国祸的那些人。以达到平定国难的目的。
1399年燕王朱棣在燕京(今北京)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向南进发,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座州城,唯有到了德州地界时却遇到了德州军民的共同抵抗,久攻不下,损失惨重。
宁津当时虽不隶属德州(当时和吴桥、庆云同属河间府管辖),但却是攻取德州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双方在此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当朝皇帝朱允炆,也就是明建文帝,由于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较重,生性懦弱,又未成年,听说他四叔燕王朱棣连克数座州城,马上慌张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兵部尚书齐泰独揽朝政,派开国大将耿炳文带领百万大军组成护国军进驻德州,阻击靖难军南下金陵。
历史上最出名的“清君侧”当属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和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说是“清君侧”实际上就是给自己造反制造一个有利的借口,借着所谓清除皇帝身边的佞臣,而起兵造反。而正常情况下这些所以的“佞臣”实际上都没有多大的过错,只不过是他们的一些有利于加强皇权的主张损害了这些地方势力的利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7
一、“清君侧”——造反的代名词
“清君侧”说的详细一点儿就是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小人。具体的意思就是说皇帝的身边有了奸臣、有了小人,皇帝受了蛊惑,需要有人帮助皇帝消灭奸臣。
这个词的由来其实是有依据的。相传在西周建立初期,周公分封诸侯的时候曾经规定,倘若周王受到攻击,有了危险,其他的诸侯有义务,也有必要来救援周王。这个规定流传下来后,就与“清君侧”的意思差不过了,但这个规定却有一个正规的名字:勤王。
“清君侧”与勤王的区别就在于勤王是中央发出命令,要求地方起兵勤王;而“清君侧”则是地方主动,也就是没有接到中央命令而擅自起兵的。
那为什么“清君侧”会成为造反的代名词呢?原因很简单,你想如果皇帝身边有了奸臣、小人,皇帝自己会察觉不到吗?就算皇帝一时受了迷惑,鬼迷心窍分不清忠奸,那朝中还有许多大臣呢,哪用得着你大老远带着军队来替皇帝打扫屋子。
再加上一般很少有哪个朝代会主动要求外将来中央“清君侧”。如果做了,那就是引狼入室,引火烧身。比如说东汉末年,朝政被宦官把持,大将军何进于是邀请董卓的西凉军入京,结果何进自己死了不说,就连东汉最后一口气也被董卓给弄断了。
那为什么反贼也偏爱于“清君侧”这个旗号呢?就因为反贼终究是反贼,你不是正统,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与皇帝正面对抗,君臣之礼还是存在的。所以,他们就需要一个稍微委婉一点的旗号了。从这几点来看,在后世“清君侧”基本上就成了造反的代名词了。
2、“清君侧,靖国难”是明成祖朱棣跟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在皇位争夺战中打的旗号。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早亡,皇帝死后,皇位就传给了他的孙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刚刚登基的朱允炆皇位还没坐稳,就遇上了跟汉景帝一样的困境。自己的几个叔叔伯伯,也就是各地的诸侯王们权力太大了,都快与自己这个皇帝平起平坐了,于是他决定效仿汉景帝,开始削藩。
“清君侧”可以说是古代叛军的一个美化手段,是他们为了减少政治阻力而提出的一个口号。正因为如此,后世才会把“清君侧”当成造反的代名词。
第2个回答  2023-03-10
“清君侧,靖国难”是指清朝末年的政治事件,也称为“辛亥革命”。清君侧是指清朝皇帝辛亥年间的慈禧太后和官僚集团,靖国难则是指革命军推翻清朝政权的战争。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朝政府与革命军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不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矛盾。
第3个回答  2023-03-22
1、清君侧在古代指的就是清除君王身边的奸佞小人,还社稷一片清明。2、然而历史上也有不少人以清君侧的名义来谋权篡位,发动政变。其中最典型案例就是唐朝的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打着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安史之乱。3、清君侧,靖国难,原本是正义的举动,但是渐渐的却演变称了反贼乱党揭竿而起,发动叛乱的幌子。清君侧最初的意思,指的就是清除那些在统治者身边蒙蔽视听,进献谗言的佞臣,宦官,乃至嫔妃。
第4个回答  2022-12-19
"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
来自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
1、"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内战。这场战争是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决定削藩而引起的。
2、"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权争夺战,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清代大学者、《〈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在《明史十二论》中将"靖难之役"、景泰末年的"夺门之变"以及嘉靖初年的"大礼议"称为影响明朝历史走向的"三大案"。
3、"靖难之役"以后,开国功臣集团--明朝初年的"太子党"地位急剧下降。南京是开国功臣集团的巢穴,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把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更加削弱了开国功臣的影响力。伴随着开国功臣集团地位的下降,靖难功臣的影响力迅速攀升,英国公张家成了此后明朝政坛的不倒翁,长期处于最高统治集团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