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怪象

如题所述

古代战争怪象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两个军队交战,就算是打的你死我活不可开交,也不会将对方派来的使者杀掉。这种规矩在我国古代的战争历史中流传了上千年,使者,在古代战场上好像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到敌方的大营中传了信还能从容的返回,那么,古人作战的时候为什么要遵循这样得规定呢?交战的双方就这样的放回使者就不怕被刺探了军事情报吗?

第一,源自于从西周战争文化

西周开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这就是被沿用几千年的周礼,周礼不但对生活中的礼仪进行了规范,还对战争也进行了规范。至于为什么要给战争也做一下规范,因为当时的战争主要是在诸侯间爆发的,而诸侯都是周王册封的,大家的关系只是矛盾,而不是生死大敌,因此才有了战争规范。

而古人对战争的规则还包括先确定地点,在《曹刿论战》里记载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包括在历史上被大家认为迂腐的宋襄公,他跟楚国开战,相当有君子之风,非要等楚国度过河,摆好了阵,才肯开战,这也是源自于周礼。而“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就在其中。

第二,演化成一种精神春秋末期,发生战争的时候就已经不再讲礼仪了,当时为了获胜已经出现了谋略,,只要能打胜仗是可以不在乎手段的,按说这时候“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是好像在战场上杀了使者被认为是胆怯的表现,因此这种规则就被保留了下来。

可是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斩杀使者反而表现了要进行决战的心态。而明朝曾经发生叛乱,乱军的首领知道打不过就派出了使者求和,明军根本就不理,就杀了使者把叛军给歼灭了,这就表示一定交战到底。

第三,不想背负骂名使者一般都是文人,没什么攻击性,也都不会携带武器,如果没有理由的就杀掉一个没有攻击力的人,在古代是会让人感觉很无耻,所以比如匈奴人没有杀苏武,而是让他去放羊。

第四,疑兵之计有时候会把使者故意的放掉,这也是战场上得一种计谋,泄露不对的情报,也是可以改变战况的,一是麻痹敌人,二是让局势对自己有利。归根结底,杀不杀使者是由战争状况来决定的。如果想要决战到底摆明了丝毫不讲条件,那么不管谁做使者那可能都是十死无生,派出去就是送命的。

如果实力相差不大还能和谈,那么一般都不会杀使者,都会留着使者来传话。说起来,使者在古代真的是一种高危职业,每次出使其实都是将头放在脖子上,到了敌人的地盘他们的生命是没有任何保障,因此他们也是英雄,应该让人尊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