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卢刚事件,是什么导致事件的发生?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2016年2月,来自杭州的爱荷华大学学生倪汉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他拿着枪的照片,暗示如果他考试不及格,他会让教授们体验一下“卢刚的恐惧”。学校立即认为他是危险人物,没收了他的枪支,并立即取消了他的签证返回中国。

不仅仅是校园枪支的使用使得警察和学校的行动如此迅速和无情。他不小心提到了一个让人害怕的名字。在过去的27年里,卢刚这个名字仍然让爱荷华大学和美国社会感到害怕。

陆刚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8岁时,他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他通过了中美物理学家李正道的中美物理交流项目选拔。一年后,他作为交换生到美国攻读公费博士学位,并在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学习。

不管你怎么看,陆刚都是“别人的孩子”。聪明勤奋,年轻有为,在那个年代能去美国读书的孩子是百里挑一的。然而,看似一帆风顺的陆刚却在博士毕业之际遭受了无法忍受的打击,并做出了一个震惊中美的决定——自我毁灭。

1991年11月1日下午3点30分左右,陆川走进爱荷华大学范·艾伦大厅三楼309室,那里正在进行一场主题演讲。卢刚听了五分钟后,毫无征兆地突然拔出枪来开火。

陆先向他的博士生导师,47岁的戈尔兹教授开了一枪,在戈尔兹教授倒下后,陆又朝他的后脑勺开了一枪。然后他又朝助理教授史密斯开了两枪,史密斯教授是他的博士导师。其他人这时清醒过来,逃走了。

此时,陆刚瞄准另一名中国学生、27岁的单林华医生,向他的头部和胸部开了几枪。吕院长随后离开309室,来到二楼208室院长办公室,在那里开枪打死了44岁的尼克松院长。在确认尼克松已经死亡后,陆回到309房间,在那里他发现几名学生正在抢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最后一击。

卢刚随后在枪口的威胁下离开了范艾伦大厅,显然是在寻找一个女性目标,但没有向其他学生开枪。然后他进入行政大楼,闯入总统的办公室,枪杀了副校长安妮·克利里和她的学生秘书西尔森。最后,陆刚来到二楼203房间自杀了。

整个过程只用了十多分钟。除受重伤的学生秘书外,其余五人都被陆刚的左轮手枪打死。

这不仅是受害者家属的悲剧,也是整个物理学界的悲剧。陆刚复仇式的自我毁灭让整个研究领域倒退了整整十年。这件事不仅震惊了美国,也引起了全世界对中国教育的关注。为什么一个如此有前途的研究医生会变成一个冷血杀手?他的祖国资助他公费留学,美国也为他提供了学习知识的平台。他在情感上和理性上对任何人都没有仇恨。

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竞争对手单林华,一位同样来自中国的物理学博士。在这场悲剧中,山林华也被陆刚的左轮手枪打死。

陆兆禧和单伟均于1991年在爱荷华大学天体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单林华也是个天才。他16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班。尽管他在两年后来到爱荷华大学,但他在6个月前拿到了学位。

毕业后,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单伟建选择了留在学校继续他的博士后研究,并获得了不错的薪水。而陆刚在同年5月获得博士学位后,仍然没有找到工作。

当时,全国各地的大学都在削减研究经费,即使有几位教授愿意推荐他。但是在陆刚的心里,他觉得教授对他太冷漠了。与前途光明的山林华相比,陆刚似乎头的“天才”称号逐渐模糊。嫉妒,成为了他对山下恶手的原因之一。

渐渐地,他和几位教授之间的矛盾激化了。他的导师Gorzi对他的研究不是很感兴趣,高强度的研究工作使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位教授,史密斯,和他在学术上有分歧;院长尼尔森在求职信上也没帮上什么忙。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加上与日俱增的嫉妒之火,使陆刚越来越陷入学习和生活的痛苦之中。当他的生活不顺时,他会责怪别人。陆刚渐渐迷上了……

在陆刚实施他的计划之前,他寄了几封信回家。

在枪击事件发生后的几天里,美国报纸刊登了陆刚写给二姐的一封信。卢刚在信中写道:“昨晚给你打电话后,我哭得要死。我咽不下去。你知道我这辈子都是直男。他最痛恨马屁精和自以为是的贪官。这个想法我想了很久,但我一直忍着直到拿到博士学位。你自己也不要太伤心。至少我还有人和我一起埋葬…一个人对生活的渴望是无止境的。在美国,我什么都吃,什么都穿,但是那里有很多有钱人。和他们比起来,我还是很穷。”

从信中可以看出,陆刚当时非常痛苦。他“相信”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违法,并故意以他未毕业为目标。学了十多年物理后,他渐渐失去了兴趣。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陆刚失去了信仰。

一个可恨的人必须有怜悯之心。其他学生形容陆刚是一个孤独的人,在与物理系的中国学生发生争吵后,他就不再联系任何人,独自生活。谁知道最后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出国留学不容易。28、不仅要在全新的环境中生存,还要努力学习奋斗。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如何正确调整自己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梦梦希望所有的国际学生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绩,也要学会适当调整自己,避免这样的悲剧。在这类故事中没有赢家,也没有“至少我找到了一些人和我一起埋葬”。你只有一次生命,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照顾你的家人和朋友。不管情况有多困难,我都希望你没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8
遇到了不合适的导师,对自己学术上的研究有偏差,导致心理负担非常的大,一直压抑着自己,在大洋彼岸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没有人能疏解他的心中郁闷,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卢刚抵御挫折的能力太差,他是学术上的天才,是生活中的新手。
第2个回答  2021-04-04
卢刚曾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北大物理系高材生,1985年在上百名优秀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国家公派留学生,到美国爱荷华大学继续深造。他聪明绝顶,从小成绩优秀,是当时所有同学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到了美国之后,他深造6年,1991年成功拿到了物理博士学位,谁也没想到,一个在外人看起来优秀到犯规的高材生,其实内心却是一个心胸狭窄,自私自利,见不得别人好的卑鄙小人。卢刚因为自己的论文没能获得优秀论文奖,对自己的同学兼室友前中国科技大学高材生山林华心生嫉妒,同时认为爱荷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们对自己存在偏见,再加上当时因为找工作不顺利,他在1991年11月1日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上,提前准备好了遗书和一只左轮手枪,连续枪杀了自己的同学山林华博士和两名教授,一名系主任,一名副校长,最后自己也举枪自尽了。这起案件震惊了中美两国,枪击案中的死者全都是当时物理学领域的高端人才,这也引起了教育界深深地思考,对孩子的教育,除了学习成绩,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健全的人格。
第3个回答  2021-03-28
对于该事件,这不仅仅是一场加诸于受害者家庭的悲剧,同时也是整个物理学界的惨案。卢刚的报复性自我毁灭,使得整个领域研究倒退了整整十年。这起案件不仅仅震惊了全美国,甚至引发了全世界对于中国教育的关注。大家纳闷,为什么这样一位有着大好前途的科研博士,变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杀人凶手。公费留学,祖国支援他外出深造,而美国一方也为他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平台,于情于理,他对于任何人都没有仇恨。在其他同学的眼里,出事前的卢刚是一个孤僻的人,在与物理系的中国学生闹翻之后,他便不再联系任何人了,独来独往。最后发生了这样的惨案。出国留学,本就不易。要在一个全新的环境生存,还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下,如何正确调节自己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第4个回答  2021-03-28
我觉得是因为卢刚本人思想过激导致了这种悲剧的发生,因为没有获得奖学金也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所以压力很大。这种事对现代来说已经可以说是常态了,我能够理解他们的无奈,但绝对不接受这样杀人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