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那部经里讲过自己是如何尽孝的吗?不是地藏经,父母恩难报经这种

比如在佛陀时代。和信息通讯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有人说,出家,成佛是度7世父母是大孝。那如果出家了就不去尽孝(世俗眼中的孝道)。那普通人看待和尚是不是都不孝养父母,把父母抛弃了出家。那学佛人是怎么给别人做榜样的?世俗人都不认可出家人,那还怎么弘法利生?本人绝无诽谤佛法的意思,只是心中有疑惑 还请各位大德开示。感恩不尽!阿弥陀佛!🙏🙏🙏🙏🙏

《长阿含经》卷11:「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CBETA, T01, no. 1, p. 71, c8-12)


《增壹阿含经》卷11〈善知识品 20〉:「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CBETA, T02, no. 125, p. 601, a11-19)


《贤愚经》卷1〈须阇提品 7〉:「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CBETA, T04, no. 202, p. 356, a27-b3)


《优婆塞戒经》卷2〈义菩萨心坚固品 9〉:「善男子!我于往昔为四事故,舍弃身命:一者、为破众生诸烦恼故,二者、为令众生受安乐故,三者、为自除坏贪着身故,四者、为报父母生养恩故。」(CBETA, T24, no. 1488, p. 1041, c7-10)


《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 22〉:「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CBETA, T24, no. 1488, p. 1065, a6-9)


《增壹阿含经》卷50〈大爱道般涅盘品 52〉:「尔时,世尊告阿难、难陀、罗云:「汝等举大爱道身,我当躬自供养。」

是时,释提桓因知世尊心中所念,即从三十三天上,譬如力士屈伸臂顷来至毘舍离,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其中漏尽比丘皆见释提桓因及三十三天,其不漏尽有欲比丘,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未漏尽者,亦不见释提桓因及三十三天。

尔时,梵天王遥知如来心中所念,将诸梵天从梵天上没,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毘沙门天王知世尊心中所念,将阅叉、鬼神,到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提地赖咤天王将诸干沓和,从东方来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毘娄勒叉天王将诸无数拘盘荼,从南方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毘娄波叉天王将诸龙神来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及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各各知如来心中所念,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释提桓因、毘沙门天王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勿自劳神,我等自当供养舍利。」

佛告诸天:「止!止!天王!如来自当知时。此是如来所应修行,非是天、龙、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长养恩重,乳哺怀抱,要当报恩,不得不报恩。然诸天当知,过去诸佛世尊所生母先取灭度,然后诸佛世尊皆自供养虵旬舍利。正使将来诸佛世尊所生之母先取灭度,然后诸佛皆自供养。以此方便,知如来应自供养,非天、龙、鬼神所及也。」」(CBETA, T02, no. 125, p. 822, c17-p. 823, a17)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 2〉:「佛告五百长者:「……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沈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1
释迦牟尼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母亲生他后7日离世,他是独子,他父肯定是希望他将来继承王位,而且也只能由他继承。结果他很年轻就出家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父亲当时得有多么绝望。所以,佛陀绝不是世俗普通人眼中的孝子,更不可能有他讲自己怎样尽孝的经文。

佛陀因为19岁第一次出皇宫,见到了跟他认知中完全不同的宫外世界,被平民的疾苦深深触动。于是开始苦修,欲要找到世间真谛,寻求脱苦的办法。他经数年苦修不得其果,最终在菩提树下7日顿悟。当然,这都是传说,他当年到底是怎么个修的过程没有准确可靠的记载。佛陀肯定不是普通人眼中的孝子,甚至可以说是不孝之子。但他的发愿极大,为众生脱苦而修进,精神值得赞赏。追问

那净业三福,是怎么来的?

追答

现存于世的佛教经文极多,但是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只有阿含经,其余的很难讲有多少是释迦摩尼的真人真事,就是阿含经也不是100%全是。释迦牟尼所创立的原始佛教,几乎是世界上唯一的无神教。释迦摩尼在世并没有编撰过经文,目前的所有经文,均为后人在佛灭后编写。传入中国后,更是和中国文化互相交融,继续层垒。在中国发展出各个宗派,各个宗派间甚至连成佛的过程都不一样,被层垒的程度可见一般。看看今天中国的佛教,还是无神教吗?你觉得释迦摩尼会知道观音是谁吗?谁能证明敬业三福出自释迦摩尼之口?

第2个回答  2020-09-21
佛说孝子经,以戒度化父母,为真孝。
释迦牟尼:若不能以三尊(三学)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四恩品。阿兰若品,离世间品。
出家代父母修行,证得无上神通,自利利他悉圆满。
佛陀无自私,不行于独孝,但行大慈悲,欲知其过去所行,见菩萨本行经,菩萨本业经。
太子白王言,我是父王之子,我从生以来,不曾恚瞋加害于人,常慈愍一切,初无恶相,我身非常,而无坚固,不久会亦当死,唯愿大王,听我为药,除众生病,王便答言,我无子息,祷祠诸天日月星辰四山五岳,因乃得子,今宁亡身失国,终不听汝,太子便白父王言,我求佛道,今我以血,施与众生,持此功德,佛诸经法,尽当解了,我今以此肉眼,施与众生,以此功德,当得如来智能之眼,当为一切,而作正导,大王虽无太子,故得为王,若使国土无有人,为谁作王?使诸众人病悉除,亦使父王,无有忧愁,王复悲泣,答太子言,今我宁弃王位,可哀之子,实不能舍,于是太子,长跪叉手,白父王言,今我求于无上正真之道,若使爱惜臭秽之身,云何得解如来智能深妙之法?
佛陀以身布施,为众生去苦,而不独享天伦之乐,离小孝,行大悲。
第3个回答  2020-09-21
出家本来就要征得父母同意,虽然也有父母不同意强行出家的例子,比如释迦牟尼佛,但是从他做出的贡献来看,他并非不孝,而是有更重要的使命去完成,试问如果当年释迦牟尼佛没有出家,何来现在的佛教?何来那么多修行有成的众生?再者说,释迦牟尼佛并不是没有为父母考虑,他的母亲在他出生七天后就去世了,生到了天上成为天人,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还特地上天为他的母亲讲法,帮助母亲成就,这也是佛为众生示现孝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同样也有忠孝难两全的情况,这并不能说选择忠就是不孝,是一样的道理。
第4个回答  2020-09-21
那些出家的都是已经安顿好自己父母的人 而且一大部分家里人都是同意的 不是说出家了就不能孝顺自己爸妈了 他们那些人有时间或者请假都可以回去看望一下自己爸妈并不是永远不回去一次 而且每月工资大多数都会给父母多少给点 学佛信佛的人多数都很看重孝道 而且现在都有手机人家会给自己家人打电话 有人认可出家的那些也有人不认可 没个人想法不一样追问

阿弥陀佛!我的意思是指佛陀时代的出家人 现在交通方便 信息发达 当然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