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榆盆景的养殖方法(榔榆盆景的养护与管理)

如题所述

榆树是著名的盆景“七贤”之一,榆树里面最适宜制作盆景的品种当属榔榆,榔榆分布广泛,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大多数省份都可看见榔榆的踪迹,而且榔榆盆景是国内盆景和桩材数量最多的品种之一,非常受盆友们青睐。
榔榆(拉丁学名:UlmusparvifoliaJacq)又叫小叶榆、小叶榔榆,是榆科、榆属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树冠广圆形,树干基部有时呈板状根,树皮灰色或灰褐,裂成不规则鳞状薄片剥落,露出红褐色内皮,近平滑,微凹凸不平;当年生枝密被短柔毛,深褐色;冬芽卵圆形,红褐色,无毛;叶质地厚,披针状卵形或窄椭圆形,稀卵形或倒卵形,单叶互生,叶片小而质硬,叶缘有细齿,暗绿色,有光泽;夏秋之间,叶腋间簇生黄绿色小花,花果期8~10月。
榔榆树形古朴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野生资源极为丰富,经常可看见造型奇特的野生树桩下山,成活率高,适应性强,萌蘖力迅速,可塑性很强,耐蟠扎耐修剪,枝叶既可扎片,也可修剪成自然形树冠,适宜制作各种盆景造型,常见的有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悬崖式、临水式、附石式、合栽式等等。特别是塑造附石式榔榆盆景,在立意时可截取自然界的一角,允许有一定的夸张,为了渲染某一部分的魅力,可将树木凌驾于山石之上,以树为主,以石为次,而不受“丈山尺树”的限制。我国盆景流派中的岭南派、苏派和扬派,常以榔榆为主要树种。
榔榆盆景的制作我们前面有文章介绍,这里就不赘述,我们今天分享一下关于榔榆盆景的一些养护注意事项。
一、【落叶与否】

榔榆属于落叶树种,若是在自然条件下,冬天会出现生理落叶。于是盆景艺人会在冬天落叶期,对榔榆进行强剪整枝,更好地体现榔榆风骨神韵,从而更好地塑造整形。然而,若是榔榆盆景在室内养护,温度高于15℃情况下,冬天是不落叶的,若是温度在18℃到20℃以上,还会出现生长现象。
二、【跑浆问题】

关于榔榆跑浆,是不少盆友关心的问题,由于榔榆下山桩根部截面见水流浆,造成烂根、缩枝直至死亡的榆桩数量较多。一般采桩后要对根部涂抹泥浆,防止脱水流浆,然而不少盆友属于外地购买,收到后处理不善,有的还会采取泡生根剂一类的措施,因此根部在水的浸泡下还会跑浆。
因此建议盆友,在收到榔榆下山桩后,千万不要用生根剂浸泡,也不要用水浸泡,可以对根部进行冲洗和适当处理,然后用利刃把截口处削平光滑,涂抹愈合剂,若是没有愈合剂要用草木灰或者红霉素软膏涂抹,然后适当晾放,等根部愈合剂干燥后上盆。可以在土壤基质中混入消毒粉和生根剂粉末,浓度要低。这样处理后的根部是不会跑浆的,注意浇水要偏干,浇完定根水后一般不在浇水,等发芽后再补充水分。
三、【养胚注意事项】

一是浅种高围,因为榔榆下山桩桩型古朴,大多根部虬曲多变,容易出现疤痕窟窿舍利干等,非常美观,形体是观赏的主要着眼点,因此多采取浅种高围,等下山桩成活后,逐渐除去上部虚土,这样悬根露爪,神态矫健,非常美观,不需要二次移栽。
二是套袋保湿,榔榆下山桩成活率高的秘诀是:根干茎湿。意思是根部要保持偏干的状态,利于发根,茎干部则保持偏湿的环境,利于发芽。因此套袋或者围裹保鲜膜非常有效。
三是发芽后缓慢适应。榔榆发芽后,如果急于去除保湿措施,会出现假活现象,造成下山桩死亡。因此要缓慢适应,可将塑料袋或者保鲜膜扎孔透气,逐渐适应周围环境,等到二次展叶,说明根部已经生根,就可以完全去掉保湿措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成活率。
四、【缓修剪】

榔榆下山桩第一年不建议修剪,这样利于植物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使得根部须根旺盛,第二年才予以适当修剪,不要急于造型。
五、【截干蓄枝注意过度】

榔榆生长迅速,岭南派造型手法截干蓄枝非常适用,然而一定不能急躁,要根据整体造型进行适度修剪,过度一定要自然,在上级枝没有基本形成情况下,不要急于对分级枝进行修剪,避免上级枝瘦弱,过度突兀,即便是有鹿角枝、鸡爪枝等形态,也是显得极不协调。
榔榆盆景的制作养护,和年功有很大关系,即便是天然优美桩材,也需要多年的修剪蟠扎,才能形成一盆精品,这需要耐心和恒心,以及平常心。笔者看到有不少所谓的达人专家,急于求成,分级枝很多,然而在一二级枝处缺乏过度,整体轻浮,年功极差,然而达人还把自己的所谓作品标价十几万,这只不过是自吹自擂、自欺欺人的噱头而已,希望盆友们不要步其后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