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好孩子

如题所述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好孩子

孩子本来没有“好”“坏”的概念,在家长日复一日的口头表扬与批评中,慢慢领悟了家长的意思。随着年龄地增长,孩子越来越会迎合成年人的喜好,无意识中隐藏了自己的内心,渐渐变得没有自己的个性,成了一个大人口中常说的“好孩子”。

一旦贴上“好孩子”的标签,孩子就得时时保持“好孩子”的形象。“好孩子”像明星,时时刻刻如履薄冰,努力活成别人需要的模样,想想他们内心该有多累。

背着这个标签,长此以往,他们中有的变成下面这些样子:

1.没主见,不会变通。

由于平时都是听从父母的安排,他们已经习惯于凡事都要问父母,没有自己的主见,吃饭穿衣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安排。放学了,父母说先写英语作业,他不会去先写语文。老师说这个题用比例解,他不会去用方程解,他们像机器人一样,只是被动地接受指令。

2.没有自己的思维。

习惯了按照别人指令来行事,习惯了直接从别人那里得知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学习的知识完全靠记忆能力,涉及生活实例的知识,更是无法灵活运用。倘若遇到困难处境,只能等待外界帮忙,那时我们的“好孩子”该有多无助啊!

3.缺乏创新能力。

平时习惯了在大人制定的规矩内说话做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任何事情,只会调动曾经的模式,完全没有新意。其实,这些“好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却被成人的规则淹没掉了他们身上的棱角。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父母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忽视他们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

请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父母教育孩子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发挥他的个性特征。

1.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要过多关注在题目的对错上,让孩子谈谈自己对这题的理解,想法,哪怕是错误的,他也有自己的思维。生活中除去危险性的事,其他感兴趣的事都可以自己去大胆尝试。

2.关注孩子的感受。

小孩还不会像大人一样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父母要从孩子的表现感受到他的情绪变化接受孩子当时的情绪,再让他讲出自己的感受,分析情绪原因。不是简单粗暴地压制孩子的情绪。

3.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些孩子,将来要引领时代科技,理论知识不能停留在照搬照抄,要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大脑随时都在思考,哪怕是起床,刷牙洗脸,听英语,也可以思考如何安排能提高效率。有了思考的习惯,脑子越用越灵活,很多书本上的知识都在生活中得到了运用。

孩子,你不需要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做自己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