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曲线与观测精度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与观测条件有无关系?

如题所述

一般来说,误差越小,精度越高。观测条件不同,误差和精度也不同。权也可以衡量观测值之间的精度高低(相对),权越大,中误差越小,精度越高;反之权越小,精度越低。
多次测量一个未知量,除了等精度观测值外,还会遇到非等精度观测的问题。
比如水准测量,同样是测量E点的高程,不同路线测量的精度不一样(观测条件不同,所以是不等精度观测)。


要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测量其两个内角 ∠A$ 和 $∠B​ 即可,​∠C = 180° - ∠A - ∠B​。
但是我现在测量了 ∠A 和 ∠B ,同时又测量了 ∠C。
理论上∠A + ∠B + ∠C = 180°,可是实际上∠A + ∠B + ∠C ≠ 180°。
说明测量存在误差,而且是无法避免的。
通过多余观测我们可以发现误差,进而对其进行平差。
观测条件:测量时的环境条件,仪器条件和人员条件统称为观测条件。
误差: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本身不尽完善、观测者的局限性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使得观测值不可避免地与其理论值不符,这种不符值称为误差。
等精度观测: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观测。
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如水准测量的i ii角误差,经纬仪的度盘分划误差、视准轴误差,距离测量的尺长误差)
2、观测者误差(如测角时的照准误差,读数误差)
3、外界条件引起误差(如地球曲率、大气折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