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是司马懿的什么?

如题所述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老大为司马师,老二是司马昭。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也就是司马懿的孙子。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1
司马炎和司马懿是父子关系。司马炎是晋朝的皇帝,是司马懿的儿子。而司马懿是晋朝的重要官员和将领,他在东汉末年随同曹操征战,后又在建安十三年随同曹丕讨伐乌丸,历任尚书令、太尉等职位。在其一生中,司马懿以其才智和领导才能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名士。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子长,安阳人,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官员和将领,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他是汉末名将司马朗的后代,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深受家族中的长辈的疼爱和教诲。早年投身于当时的讨伐黄巾的战争中,并在苦战数年后,展现了出色的人才和勇气,从而结束了战争。
司马懿在曹丕、曹睿(即魏明帝曹叡)和曹髦(即魏帝曹芳)的时期都有任职,历任过的官职有射声校尉、扬威将军、中领军、大将军、太尉和魏国的丞相等职。他刚直乃至于不拘礼法,用人唯才并不拘常识限制, 故有“肆意妄为,不可恃”的评价,但他在政治决策、军事作战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和功绩,塑造了曹魏时期的强盛国势和繁荣文化。
司马炎(236年-311年),字明月,河南洛阳人,东晋皇帝,也是晋朝的第一位。司马炎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曹魏的,他自幼聪明才智,善于学习书法、诗歌和历史和哲学等知识。因为家族背景和自身的才华,司马炎年轻时被选为魏国的内政官,先后历任过会稽太守、尚书令、太尉、丞相和卫国公等职位,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手腕和领导才能。
公元280年,司马炎发动了武装,成功推翻了魏国的政权,建立了晋朝,并即位为。他把长安迁到了洛阳,进行了国家制度的大规模和新朝代文化的重建。司马炎开辟了文化盛世,推广了儒学文化,提倡士大夫的书法作品,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可惜的是,他晚年政治平庸,糜烂生活,晚节不保。
综上所述,司马懿和司马炎都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名士,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卓越的政治、军事、文化和艺术成就。
第2个回答  2023-04-21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懿是他的祖父。司马懿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曾经担任过魏国的丞相,是魏国的实际掌权人。司马炎的母亲是司马昭的女儿,司马昭是东汉末年魏国的权臣,曾经策划了对蜀汉的北伐,但最终失败。
历史上的《三国志》和《晋书》等史书都有关于司马炎和司马懿的记载,这些记载描述了司马懿逐渐掌握魏国政权的过程,以及他的晚年及把权力交给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的情况。同时,这些史书也记录了司马炎继承了司马家族的政治智慧和才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皇帝,开创了晋朝的基业。
第3个回答  2023-04-21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 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