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挟佛敛财事件的事件背后

如题所述

鸡足山是佛教圣山,也是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藏文化等多元文化和合交融之地,其文化价值弥足珍贵。据佛经记载,大迦叶尊者在此守衣入定,等待弥勒菩萨下生成佛。
相比中国其他佛教圣山,鸡足山弘法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继承大迦叶尊者倡行的头陀家风。大迦叶尊者以十二头陀行贯穿始终,受到佛陀的嘉许和僧团的敬重。尊者一生都住阿兰若(寂静处,如树下冢间,茅棚山洞),即使入定华首门(鸡足山山顶石门),也是身披粪扫衣,以艰苦修行住持正法。
鸡足山的后山木香坪历来是出家人隐修之地。木香坪为大理市双廊镇辖地,林权为居民李俊一家所有,无偿提供给修行者住山修行,因其突出的宗教与自然风貌,吸引许多信众前往朝圣。
鸡足山茅棚古来有之,住山僧与当地民众从来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当地政府扒掉茅棚屋顶、驱赶僧人下山,意欲何为?
原因很明显:大理州政府为发掘其中的经济价值,提出要大力弘扬“妙香佛国”文化,将佛教旅游资源开发作为提升大理旅游的主要助缘。
按照大理市宗教局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当地曾自发成立了鸡足山木香坪释子茅棚区护持组,由大理州佛教协会和大理市佛教协会指导,护持组的工作包括护持住山人员、搞好护林防火工作,做好环境保护等。但根据《大理州宗教事务局关于对州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130号提案的答复》文件的要求,茅棚区被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办理宗教活动场所或固定处所登记证。但由于诸多因缘,政府迟迟未予办理,这便为政府强拆茅棚区创造了“合法性”。
殊不知,鸡足山如果没有茅棚,没有示现苦行的修行人,就无法标立鸡足山的佛教文化特色。相关部门不懂佛法,不了解鸡足山佛法缘起,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为发展旅游经济而强拆茅棚区,注定要使庄严清净的道场沦为钱权者的钱庄。
对宗教、人文资源应当保护、延续,而非肆意开发。强拆茅棚与强拆寺院性质相同,实质都是对于宗教信仰的不接受,是扒祖坟、卖灵魂之事,是对人性的伤害,对文化的摧残,对民族的忤逆。时下庙产经济几有横扫佛教的趋势,佛教的生存环境十分堪忧! 2月9日,宾川鸡足山佛教协会发出《关于鸡足山全山各寺庵闭门专修的通告》。该通告称,鸡足山全山寺院从正月初十开始静修7天。“静修期间,鸡足山各寺院不予接待一切香客、游客,请前来礼佛朝山之香客、游客妥善安排,以免耽误你的行程。若有已购票入山者,请与鸡足山旅游投资公司售票处协商解决,以免给你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集体关山门的决定令许多信众措手不及,有市民在微博上反映说,大理宾川鸡足山各大寺庵山门紧闭,游客只准出不准进。9日上午10时许,大量游客、香客流连于金顶寺山门外,久久不愿离去。
据云南媒体报道,此次关门抗议主要是因为高额门票,佛教徒不免票;2014年连大年初一都违反政府规定不对大理人免费;道路被旅游车垄断经营,车票极贵,寺院的车通行都得求他们。有游客计算,春节期间进山,人均消费至少600元。这次全山寺院僧团为抗议鸡足山旅游开发公司的不当行为,准备闭门禅修。鸡足山某寺庙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这应该是各寺院僧团已经被鸡足山旅游开发公司逼得走投无路了。
事发当日,鸡足山佛教协会还向宾川县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出了七条相关要求,内容包括鸡足山旅游规划中涉及佛教事宜必须与佛教界商议、回调景区观光车收费、放开日常交通管制等方面。经过交涉,鸡足山佛教协会与宾川县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达成协议,针对鸡足山佛教协会提出的七条要求,旅游公司和有关部门如于2014年2月10日12点前书面回复解决,则鸡足山全山寺院正常开放,如果不能于12点前送达书面回复,则继续闭门专修。
据悉,各级政府领导已上山与佛教协会进行沟通,警方也出动了巡视力量。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鸡足山原有的自然属性和宗教文化属性,在地方政府和商家眼里,早已让位于“多功能旅游景区”和“提升经济发展后劲的主打产业”。2010年,为了将鸡足山打造成大理州“三大旅游圈”的核心区域和旅游二次创业的主战场,宾川县加快了鸡足山旅游项目的建设速度。由云南省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大理旅游集团和鸡足山旅游开发公司共同控股并着手实施旅游索道改造、碧云寺至玉皇阁森林防火通道、山门停车场及旅游服务设施综合配套、景区专线车营运四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
鸡足山旅游开发的狂飙突进,势必导致佛教寺院与景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马年春节闭门事件可以看出鸡足山全山佛寺绝然抵抗商业开发的姿态,大理州政府要慎思,否则,失去佛教内涵的鸡足山不仅会失去未来的门票,也会失去积累千年的文化珍宝。 见宽法师是来自台湾的住山僧,台湾佛教界当年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历史想必也有诸多耳濡目染——他与住山僧众的共同维权抗争是一个标志。来自汉传佛教两岸的法师正携手共同面对挟佛敛财的贪婪。茅棚被拆后,他在雪地里支起帐篷,为代表着佛法精神的茅棚四处奔走,誓与圣山共存亡:“我是一位僧人,守土有责,修行在这里,也死在这里!”
   从少林寺到兴教寺,从峨眉山到鸡足山,名山祖庭被理所当然地当成旅游业的重点利用对象和地方GDP增长的资源库。在旅游开发的名义下,圣地被圈占,僧团主体被剥离,佛教神圣性被消解,大众对信仰的崇敬被荼毒,佛教被择洗干净作为吸金工具转手让渡给商业机构运营谋利、共享“发展成果”。佛法被金钱垄断,信仰被买椟还珠,圣地被打造成摇钱树,庙产经济之祸早已不是腠理之疾。
但是,有掠夺就有守护,有压迫必然有抗争!鸡足山集体闭门则是紧随其上的严正昭示:三宝庄严,不容肆意践踏;佛门宽容,绝非软弱可欺。
鸡足山的挟佛敛财既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毒瘤事件,也是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转折点上,牟利者当深刻警醒过去三十年在GDP竞争机制下,疯狂挟佛敛财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反思掠夺宗教资源,发展庙产兴商、宗教产业化最终对社会人心产生的根本威胁;在这个转折点上,佛教界需要拿出“守土有责”的底气和骨气。因为,佛弟子守护的不仅是道场,更是广大民众心中的一方净土;佛弟子抗争的不仅是挟佛敛财,更是世间的污风浊流;佛弟子维护的不仅是僧团的合法权益,更是众生的法身慧命。 在2013年10月,云南鸡足山茅棚区就曾遭遇强拆之险,存亡堪忧。网友兰若山居曾于2013年10月12日,写过一首《致鸡足山茅棚区住山僧》诗,全文如下:
染剃志求无上道,恪守古训入深山;
黑熊苍鹰作法友,糙米清粥饭一餐。
秋苦冷雨湿衣被,冬忍冰雪刺骨寒;
最愁莫过石壕吏,强使老僧尽迁单。
长悲浊世多魔乱,几人铁围得心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