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如题所述

诚实守信原则在我国法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众多法律法规中都有规定,下面整理了法律法规中与企业发展有关的诚信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法律规定的诚信条款
      #3p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条【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一百四十二条【意思表示的解释】: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表示的含义。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第四百六十六条【合同条款解释】: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第五百条【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第五百零一条【保密义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对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百零九条第二款【合同履行中的诚信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五百五十八条【债权债务终止后义务】:债权债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
      #3img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十五条:有关部门依法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本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激励或者惩戒。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第八十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从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执业情况,纳入信用系统建立信用记录,将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第二十条: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编制单位、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的相关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法规规定的诚信要求
      #3p4#
征信业管理条例
      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条例》的出台,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有利于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img4#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规范企业信息公示,强化企业信用约束,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扩大社会监督,提高政府监管效能,维护公平竞争,保障交易安全,优化营商环境。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企业信息公示工作,推动本行政区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
      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推进、监督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组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统一建设运行管理。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做好企业信息公示相关工作。
      政府部门应当统一企业信息数据标准,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和互联共享,记于企业名下,形成企业信用档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修订后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扩大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和深度,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与否的界限,完善了依申请公开的程序规定。专家表示,条例有助于更好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4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第7章72条:覆盖市场主体、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多个方面,为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提供了法治保障。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三条: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将企业法人登记、备案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四条:企业法人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登记主管机关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第五十五条: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将公司登记、备案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五十七条:公司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的监督管理,对其不良行为予以记录,并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第四十二条:“提供虚假的信用状况”的投标人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的行为
第七十八条:国家建立招标投标信用制度。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公告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
9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第十六条:大型企业应当将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合同数量、金额等信息纳入企业年度报告,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十七条: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履行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义务,情节严重的,受理投诉部门可以依法依规将其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将相关涉企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依法实施失信惩戒。
10
征信业管理条例
      要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实行科研诚信审核制度,建立提名专家、学者、组织机构和评审委员、评审专家、候选者的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违反条例规定,有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的个人、组织,将被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