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定向就业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日常学习 奖学金 学费 住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4

国家教育部分规定的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每年会安排一部分招生计划面向艰苦地区、艰苦行业以及军工、国防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特定方向就业。

定向就业的招生计划在招生院校调档线上不能完成的,可以在招生院校调档线下20分内由省级招办补充投档,学校根据考生的定向志愿择优录取。因此,如果填报定向志愿,就有可能享受20分的优惠政策。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考研)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扩展资料

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特点

1、学习形式多样

国际上,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学习形式主要有三种:论文型学位;课程型学位;论文、课程分别型学位。

与此不同,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拓宽了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范围,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2、严进严出

严进指纳入全国统考,与报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一同参与一年一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严出指执行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相同的毕业要求,保证其质量上的高水准。在入学条件上,美、英、日等研究生教育大国制定的标准仅仅为本科学历+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

然而,非全日制研究生要想获得学位,则必须在课程修读与学位论文上付出努力。与此相反,我国执行的也是更高标准。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入学条件学历要求为本科。

3、学分制管理

国际上,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实行的是学分制管理。每个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学分才能如期毕业。在美国,如果学生每学期修读的学分低于10就可能失去财政补助,并且难以按时毕业。

我国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管理实行的也是学分制。学生都必须完成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的学分才有资格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学分制的运用不仅突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灵活性,还有效地提高了其声誉。

4、全成本收费

我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全成本收费制度。一方面,学生必须按修读学分缴纳学费。虽然各校的收费标准不同,但主要参照全日制研究生的收费办法;另一方面,学生无法获得贷款和补助。

在我国,研究生获得贷款和补助是一种高竞争项目,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开放性程序。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无法与全日制研究生展开竞争的。毋需讳言,全成本收费办法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部分考生因此放弃入学机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向就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全日制研究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08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职)是相对的

定向和非定向是相对的,委托培养是定向的一种。

一般情况下:全日制绝大部分都是非定向的,非全日制(在职)绝大部分都是定向的

定向、非定向,原本是一对历史名词,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工作分配政策。定向,就是毕业后“定向就业”,入学前和委培单位签订协议,毕业后回单位工作;非定向,毕业后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学生自主择业。本来是不难理解,但与全日制、非全日制交叉之后,简单的问题就变复杂了。

1.全日制、非定向:脱产学习、毕业后自主择业,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是选这个。应届生喜欢这个,因为就读期间有奖学金,毕业后选择也自由;学校也喜欢,因为国家有高额补贴,生源质量也相对较好。

2.非全日制、定向:在职不脱产学习、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大部分在职生都选这个。学校也喜欢这个,因为学费相对收得高一些,学生毕业后不用管就业,还能提升整体就业率。

3.非全日制、非定向:在职不脱产学习、毕业后自主择业。这种选择理论上是存在的,报名系统里也有选项可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21
非全日制很多都是定向的,毕业后就要回原单位工作,就是定向就业
第4个回答  2019-01-07
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历申硕、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招生.定向是入学前就确定了工作单位,要签定定向协议才能入学,毕业后回原单位.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其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考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无派遣证及报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