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热河事变,东北军为何再次一败涂地?

如题所述

呃…事实上,除了东北军在东北自发的抵抗,东北军在少帅的统帅下,就从未取得过胜利,热河事变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失败很正常,胜利了才比较神奇吧。

九一八事变之后,欲壑难填的日本,并不满足于占据东北三省,将东三省消化之后,日寇得陇望蜀,又开始对位于华北和东北之间的热河省产生觊觎之心,不断对热河省采取政治、军事等试探行为。

热河省

1933年元旦,日寇挑衅发动了山海关事件,随后,1933年2月21日,日寇及伪军10万余人以锦州为基地,兵分三路向热河进犯。此时,退出东三省在东北军尚有10万余人驻扎在热河境内。

面对日寇的侵略和全国要求抵抗的舆论,国民政府和张学良被迫开始对日寇的侵略行为进行抵抗,热河事件爆发。然而讽刺的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与日寇作战的中国军队接连战败,东北军几乎一触即溃。

东北军少帅

反而是杂牌中的杂牌孙殿英部,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对日寇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也给了日寇不小的杀伤。1933年3月21日,日本占领兴隆。至此,除丰宁县等少数县城之外,热河全境沦陷。为什么热河事变中东北军会一败涂地呢?

第一,防守的东北军根本没有做好迎击来犯之敌的准备。为保存实力,上至张学良,下至东北军各级军官,都没有做好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打算。在日寇发动对热河的侵略战争之时,东北军甚至连部署都没有完成,防线几乎处处都是漏洞。

已经被日寇占据的东北兵工厂

而且,失去了富庶的东北老巢,尤其是去了东北兵工厂之后,东北军的装备、训练乃至于后勤补给都大不如从前。而离开家乡的东北军将士士气普遍低落,战斗力自然也大幅衰退。

第二,防守的中国军队互不同属,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例如,驻守热河的东北军,只有张学良担任总司令的第一集团军为东北军嫡系,第二集团军既有东北军,也有自发抗日的义勇军,还包括汤玉麟部、杂牌军如孙殿英部等等。张学良也根本没有理顺这些部队的关系。因此,在抗战过程中这些部队几乎毫无配合,反而互相拉后腿。

东北军

第三,热河事变中,许多部队及高级将领,并没有坚决抗战的决心。虽然有的东北将士面对日寇侵略浴血奋战,但也有的人在抗战中三心二意,只顾个人私利,有的人甚至直接投敌当了汉奸。

例如,日军茂木旅团在从通河进攻开鲁的时候,防守的守军汤玉麟部骑兵旅旅长崔兴武,根本没有抵抗,直接率部逃往了林东,后来甚至当了汉奸。

抗日义勇军

而当时担任热河省主席的汤玉麟,先是两边下注,与日寇眉来眼去。当热河守军节节败退之后,惊慌失措的汤玉麟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挽回危局,而是保护自己的家产,他甚至直接扣留了前线的200多辆军车,让这些军车给自己往天津租界运送家产。在这样的统帅指挥之下,东北军焉能不败?

汤玉麟

第四,当时的日军装备先进,训练有素,战斗力远强于东北军。此时的日寇主力都是经过严酷训练的精锐,而经济尚未崩溃的日本,也可以为日军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再加上熟悉当地情况的汉奸帮助,有飞机大炮掩护的日寇在进攻热河的过程中几乎势如破竹,以微小的代价就占据了整个热河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