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肾气虚和湿毒如何调理

如题所述

脾肾阳虚,关键在于温补脾肾。湿气过重,则要温阳化湿。寒邪过重,或者久病耗气,身体就容易有问题。这也都好解决,补呗。天地之间有寒邪也有太阳,食物之中有冰淇淋也有热汤……养生,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碗热汤,再「盗取」天时的太阳,事半功倍。
一切都有缘由,身体不舒服,也有起因经过结果。不舒服,别着急,一步一步来,天天养,慢慢改变,每一天都会更好呢,坚持做。
内外劳宫,以火化寒
内劳宫穴在手心,握拳屈指,中指指尖所触的地方,就是劳宫穴所在。我们一般手再凉,劳宫穴的位置也是很暖和的。中指指尖的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

内劳宫暖脾
劳宫,是劳累之后休息的宫殿。身体疲惫没有精神,恶心难受,无法入眠,都可以按揉劳宫穴缓解。清醒时,要时常双手掌心相对,上下摩搓直至手指温暖,用一只手掌心捂住肚脐,能暖胃驱寒。这是用身体火穴劳宫穴的热燥之气,去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外劳宫温肾
在手背与内劳宫穴相对应的地方就是外劳宫穴,脏腑积有寒气热气,皆能和解。睡觉时,平躺,将两手垫于腰部,手背紧贴后腰,两手外劳宫紧贴腰部肾区,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可将肾内寒气祛除,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度温煦了二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7
既安全又有效地调理好脾虚的一个古方,这个方子名叫:茯莲散。
那么这个茯莲散到底是一个什么方子呢?
  茯莲散大有来头,源自于元代同旭堂药房四大名医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中的食治配方,配料有:茯苓,天山雪莲,红小豆,薏苡仁,莲子,菊粉,燕麦,杏仁,甘草,白芸豆,白扁豆,陈皮,马齿苋,枸杞,菊花,山楂,南瓜子,芡实,荞麦,砂仁等20味配方组成。因含茯苓,雪莲二味药材,故名“茯莲散”。几乎有点常识的老百姓都知道用茯苓、红小豆、薏苡仁之类的熬粥喝对补脾祛湿的好处。
第2个回答  2020-02-18
主要是精血亏虚,容易虚火内生,出现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溲黄便干等症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些枸杞、桑葚、玉竹、黑芝麻等养阴的食物。
第3个回答  2019-02-27
指导建议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