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立案审查

如题所述

立案审查是我国曾经执行过的一项立案制度, 案件在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7日内作出的是否立案的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自2015年5月1日起,根据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

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提起上诉。

扩展资料:

诉讼流程:

起诉-立案审查-受理-诉讼文书送达-答辩-管辖异议审查-管辖异议裁定上诉-举证-庭审

立案审查:

1、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提起上诉。

2、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参考资料: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立案审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5

立案审查是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已经接受的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

立案审查为了正确认定有无犯罪事实的发生,应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为正确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打下基础。案件在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7日内作出的是否立案的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立案前审查,主要是根据起诉状和其他材料,审查是否具备提起诉讼的条件。即审查原告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否有明确的被告,是否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是否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不具备起诉件的则不予受理。

扩展资料:

立案前审查是司法机关对犯罪事件、民事纠纷和不服行政处理的告诉等立案材料,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行为。

在中国,刑事案件立案前审査,主要是司法机关对于控告、检举、自首、移送、交办和自己发现的违法犯罪材料及时审査,必要时可以请控告、检举人或单位补充材料,司法机关也可以派人直接调查、或者配合有关部门联合调查。

参考资料:

立案前审查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25

立案前审查是司法机关对犯罪事件、民事纠纷和不服行政处理的告诉等立案材料,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行为。在中国,刑事案件立案前审査,主要是司法机关对于控告、检举、自首、移送、交办和自己发现的违法犯罪材料及时审査,必要时可以请控告、检举人或单位补充材料,司法机关也可以派人直接调查、或者配合有关部门联合调查。

对于需要勘验现场的,应迅速组织力量勘验,以发现和收取犯罪痕迹和证据。经审査,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即填写《立案请示报告》,经领导批准或决定,制作《立案决定书》,并报上级机关备案审查。

自2015年5月1日起,根据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

扩展资料:

立案范围:

1、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

2、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行政诉讼,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

3、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被害人告诉,且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

4、生效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属于受申请人民法院管辖的;

5、赔偿请求人向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作出的赔偿、复议决定或者对逾期不作为不服,提出赔偿申请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立案前审查百度百科-立案登记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24

立案审查是我国曾经的一项立案制度, 案件在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7日内作出的是否立案的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自2015年5月1日起,根据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

但是立案调查代表对违法主体的违法事实基本认定,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并正式启动调查程序。

条件:

1、有证据证明违法事实存在;

2、有明确的违法主体;

3、达到法律规定的处罚条件(刑法和行政法规不同);

4、属于该机关管辖范围。

扩展资料:

举报或者投诉人只需有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就可以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所以,报案后不需要提供证据,但需要证明有犯罪事实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纪律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监察机关调查案件办法》-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22

一、立案审查是我国曾经执行过的一项立案制度, 案件在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7日内作出的是否立案的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自2015年5月1日起,根据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

扩展资料:

一、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

二、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力度。推动完善诉讼收费制度。

三、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

四、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

五、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参考资料:

立案登记制---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