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太子如何称呼自己?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由秦王改称皇帝之后,为了彰显皇帝的与众不同,将朕这个第一人称名词固化、变成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自称。虽然从西汉初年的吕太后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皇太后有时也会自称朕。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朕这个自称皇太子不能用!那么,中国古代的皇太子又自称什么呢?
在不同的朝代,皇太子的自称略有不同。比如隋唐时期,皇太子和亲王都可以自称寡人,而国公则自称孤。《旧唐书》曾记载了唐玄宗李隆基之子、永王李璘的一段话:“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贵为侯王,书信往来,应有常仪。”。也就是说,在唐代的亲王是可以自称寡人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则记载了唐高祖李渊在身为隋王朝唐国公时的自称——孤,换言之,隋代的国公是可以自称孤的。而成书于唐贞观年间的《续高僧传》则记载:太子(李承乾)曰:“皇帝为寡人造寺,广召名德,而此上人犹未受请何耶?”综合起来看,隋唐时期的皇太子与亲王一样,都是自称寡人的,而低一等的国公则自称孤。
两宋之后,皇太子自称寡人的情况相对要少一些了,更多的则是孤。比如清王朝仅有的两位明立皇太子之一胤礽(另一位是清仁宗嘉庆帝顒琰),在存世的清代史料中就有胤礽自称孤的文字记录。当然,这些都是在文字史料或者正式行文中出现的。
整日里称孤道寡的,就算听的人不敢说累,说的人恐怕都会觉得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皇太子也同样会自称我、吾、余之类,并不是到哪儿都自称孤!不仅是皇太子,皇帝也是一样,在历朝历代的史料中,不乏皇帝自称我、吾、余的记录。比如《明史·晋恭王传》中就记载——因为晋恭王朱棡鞭打了他老子明太祖朱元璋送给他的厨子,朱元璋对儿子说道:“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连皇帝都自称吾了,就更别说是皇太子了。
但有一个自称是只有皇太子才能用的,那就是本宫,其他皇子、即便是亲王也不能自称本宫的。因为只有皇太子才能居住在东宫并配置相应官署,而其他皇子没有这个待遇。所以,皇太子可以自称本宫而其他皇子不行,如果自称本宫,那就是僭越了!“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在一些相对比较随意的场合,皇太子也会自称本王。皇太子虽然是储君、比亲王等级高,但归根结底储君终究还是“王”、不是皇帝,所以谦称本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某些特殊场合、比如与宗室长辈会面,皇太子甚至会自称小王以示谦卑和对长辈的尊重。
中国古代的皇太子虽然是储君,但储君毕竟不是君、不是皇帝,所以并没有一个像朕那样固定的自称。通常情况下会跟亲王一样自称寡人、孤或者本王、小王之类。当然,如果是私人场合,自称吾、余、我之类也是完全可以的,整日里称孤道寡的谁受得了?只不过,正式行文、落实到白纸黑字上,还是多以寡人、孤为主。但寡人、孤之类自称并不是皇太子的专属,皇太子可以用、亲王之类也可以!就和别人的尊称殿下一样,皇太子可以被尊称为殿下、亲王也同样可以,甚至一些朝代连皇太后也同样被称为殿下……说到底,皇太子只是储君,还不是真正的君,跟皇帝还是有区别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