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锹甲饲养,谢谢……

如题所述

成虫饲养
锹甲有不同的栖息环境,因此饲养者需要了解该锹甲的基本分布情况、产地、栖息海拔、湿度、温度等信息,以便在人工环境中提供相似的饲养条件。锹甲的成虫饲养相对简单,大约2~3cm厚的微湿木屑、一些可供攀爬的木块以及食物就可以让锹甲栖身其中。温度方面,山地品种建议放置在15~22℃,平地品种建议在20~30℃左右。食物方面,可以选择适合的果冻或是糖分高、水分少的水果。由于锹甲具有强壮的大颚,饲养容器最好采用高度高于锹甲体长2倍的坚固容器,以免锹甲破坏容器逃逸或损伤大颚。
亲虫选择与配对
首先,需要确保公母虫为同种。选择公虫时,以形态漂亮、强壮且交配欲望强为标准;母虫则需注意大颚有无磨损、六肢有无缺陷、体重有无过轻。若是野外采集的母虫,通常可视为成熟并已交配过的个体。但在采集初期,未交配的比例可能会高一些。人工繁殖的幼虫若未交配,饲养者需费心让它们交配以产生下一代。大多数锹甲较害羞,不如大兜虫或花金龟容易配对,因此得多花心思。
繁殖饲养
大家都会想要养出又大又威武的个体,这时一只大体型的公虫搭配大体型的母虫就是成功比较近的选择。但大型个体的身价通常较高,我个人经验是,若只是想养出相对大体型的个体,亲代个体大小的影响性不会太大。例如,若以65~70mm的大锹为目标,这已是相对较大的体型,亲代即便是40mm的小个体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若以80mm这种接近大锹体型极限作为饲养目标,亲种的体型就必须重视。公虫以形态漂亮、强壮且交配欲望强为挑选标准,母虫则需注意大颚有无磨损、六肢有无缺陷、体重有无过轻。
人工繁殖出的幼虫若未交配,饲养者需费心让它们交配以产生下一代。大多数锹甲较害羞,不如大兜虫或花金龟容易配对,因此得多花心思。交配时应保持环境安静稍微阴暗,给予母虫一些食物让母虫专心享用美食,好让公虫顺利交配。交配时间大多在3~10分钟。交配后母虫会将公虫的精子放在产卵管旁的储精囊中,待卵产出经过产卵管时方会受精。
产卵环境布置所需材料
通用的布置方式包括:1. 容器,依虫种而定,大型虫用大箱(25cm x 35cm x 30cm),小型虫可以酌量用小一点的箱子。容器必须保持通风,密闭容器可以事前在盖子或是侧面的顶部开孔。2. 产卵木,依虫种而定,如安达幼实大锹、鸡冠、彩虹、大多数的锯锹…等等喜欢较软的木头,大约是徒手可以剥开的程度。但也有像大锹巨扁之类的喜欢稍微有点硬度的产卵木。这方面可以请教有经验的饲养者。产卵木必须是阔叶木,如枫木、栎木都是不错的选择。 (少数锹甲有可能偏好针叶木)。产卵木通常需要除虫并调整至适合的湿度。通常是将产木完全埋入水中24小时,再取出阴干12小时左右。除虫的方法可以用冷冻或是微波炉,目的是除去木头中会对锹甲幼虫有伤害性的虫子,如拟步甲或是吉丁虫的幼虫。3. 木屑或是腐植土,也是依虫种而定,大多数锹甲喜欢细致、充分发酵的木屑。部分如鬼艳属(光胫)或是圆翅属喜欢较偏向腐植土的产卵环境。木屑或是腐植土也必须要调整至适合湿度。一般大锹喜欢的湿度大约是手捏紧后手掌中间木屑不会滴水,只会在捏紧时指缝中微微渗水。
采卵或是挖幼虫
在母虫放入产卵环境后通常每周要定期更换果冻,若在放入30~40天刚好遇有母虫爬到表面可以将他取出,若要继续让她产卵只需喂养一阵子再置入另一个产卵环境即可。原来的箱子可以再另外放置30天左右再行开箱采幼虫。这30天的等待是为了等后母虫最后产下的卵顺利孵化。若对孵卵有心得的玩家也可以再把母虫取出后直接开挖采卵。采卵或是采幼虫时必须非常谨慎以防压死珍贵的幼虫或卵。木屑底床中的卵可以利用仔细的检查得到。最好是将整个饲养环境中的材料倒出,再细细检查。产卵木中的卵或幼虫可以先观察母虫的产卵痕迹,在产卵痕迹旁边1~2cm处开始剥开。顺着幼虫的食痕找到幼虫或是母虫的产卵痕迹附近找到卵或是刚孵化的幼虫。
卵的照顾
采出的卵可以用小容器,铺放2/3的发酵木屑,放入卵后再将容器以木屑填满。并打上通风小孔。注意孵化过程木屑千万不能干掉。
饲养 – 幼虫的饲养
目前锹甲幼虫的饲养方式可分为四种:菌瓶饲养、发酵木屑饲养、腐植土饲养、原木饲养。L1幼虫的饲养可以同卵一样放入100~500cc的小容器中以木屑喂食一阵子。若是适合菌瓶饲养的种类,在幼虫透明的体内可以看到食入的木屑的颜色,并且体表有光泽的情况下,放入菌包或是菌瓶中饲养。有一说指称L1幼虫可能会被菌丝缠死,最好L2在放入菌瓶中。个人目前的经验,若是幼虫状况好,菌瓶品质好,L1植入菌瓶折损率其实并不高。若是以养出大虫为目标,这是非常值得冒险的。L2及L3幼虫的饲养一般锹甲幼虫期大约有3~10个月,木屑饲养或是菌瓶饲养方式都必须定期更换饲养材料。饲养材料在一定的时间后会有劣化情况发生,若持续不换材料很有可能逼使幼虫提前化蛹或是死亡。以具有代表性的大锹型虫用菌瓶饲养法为例,取出的L1幼虫植入500~1000cc的菌瓶,大约2~3个月时间可以长成L3幼虫。到了L3可以区分出幼虫的性别。若是母幼虫大约体重只会长到10~15g,大多情况下再换一个1000cc的菌瓶就够她吃到羽化。若是公幼虫,可以长到20~30g,必须换到1500cc或是更大的菌瓶饲养,而且很可能在2~3个月的定期更换下,必须再更换1~2次才会进入化蛹羽化的阶段。当然若期间发现菌瓶情况不好,如长绿霉、收缩出水,应该立即更换。发酵木屑或是腐植土的饲养方式跟菌瓶饲养也很相似,除了定期更换,也需要观察发酵木屑及腐植土的腐朽程度。
L3幼虫区分公母的小技巧
1. 幼虫的头幅 – 母幼虫会比公幼虫来得小。观察几只公母幼虫就能分出了。大锹的母幼虫头幅大约在8~9mm,而公的可达11~14mm。
2. 幼虫的体重 – 母幼虫会比公虫小,还是以大锹为例,母幼虫最高体重大多为10~15g,公幼虫最高体重可达20~30g。
3. 母虫的卵黄块 – 成熟的母幼虫倒数第2~3节的背部可以看到卵黄块。
大多情况下可以经由上面的方法区分出幼虫的性别,当然有些种类的幼虫到了L3初期还是很难分辨公母,往往要等到L3中末期。
做蛹室到化蛹阶段
在幼虫达到完全的成熟,会在合适的地方利用体内的粪便制造一个内部光滑的椭圆形空间准备进入生命周期的下一个阶段--蛹。我们可以透过饲养容器的外部发现幼虫开始制作蛹室。在这期间最好不要碰触容器打扰幼虫。若是幼虫仍有活动力的情况下,一旦受到过多惊扰很有可能舍弃做了一半的蛹室另寻他处。这对幼虫体力负担很大,很有可能体型变小或是化蛹失败死亡。顺利将体内粪便用完做好蛹室的幼虫会在蛹室中静止下来,六脚向上不再乱动,虫身上出现很多皱折,此时我们称幼虫进入了前蛹阶段。这时期的幼虫失去行动能力。若发现的是失去行动能力的前蛹,可以将他放回做好的蛹室,在蛹室被破坏的情况下也可以制作一个人工蛹室供他化蛹。
在开挖饲养容器遇到已开始制作蛹室但尚未进入前蛹期的幼虫,由于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