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什么叫做鬼节?

如题所述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鬼节。此外还有地宫节、瓜节等不同的名字。中元节历史十分悠久,起源于北魏时期,又被称为鬼节、七月半、盂兰盆会等。到了鬼节这一天,民间有很多的习俗,比如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等,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列为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古代人们十分信奉鬼神,所以中元节也被十分看重,因此得以一直延续至今。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了现在俗称的“鬼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释迦十大弟子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的折磨,于是目莲就想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但是饭菜却被饿鬼夺走了。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所感动,授予其盂兰盆。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着珍果素斋来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能够得到食物。而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会有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会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普渡会,也就是我们的中元节。来源: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2
哪些习俗

辛丑年

七月十五

编辑: 云上文化

打开音乐

聆听云上的声音

为何偏要成鬼?《礼记·祭法》又说:“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意思是说:普通百姓没有庙宇,死后无人供奉,只能变成鬼。

原来人不仅生前分三六九等,死后还要饱受等级压迫。那些达官贵人死后有庙供奉,不仅生前享富贵,死后还能成神,何其不公?

唯一给人留点指望的便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虽然不能成神,但是“鬼途“是大多数人的无奈选择。

为何说“有点指望”?便在于中元节的习俗与特性;时值中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元节为何被称为鬼节?又有哪些习俗?

一、中元节如何成了“鬼节”?

中元节与“鬼节”,注意,二者是并列关系。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元节是中元节,鬼节是鬼节,二者不相干,内容也不相连,只是在后续发展中渐为一体。

上古时期,“七月半”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为农作物丰收时节,粮食富足,人们首要感谢的是祖先的在天之灵。没有祖先的庇佑,哪里有今天的丰收?所以要感恩。

感恩的方式便是祭祖,早些时候,祭祖又可理解为“庆丰收”。随着孝道观念的传播发展,祭祖成为了七月半的主要内容。

随着道教发展,道家学说逐渐深入人心。在道教中,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三官大帝职责很高,尤其关乎百姓民生,会在三元日为人间定赏罚。

如天官,会在上元日赐福天下,地官则会赦罪地狱鬼魂,水官则在下元解厄。其中,中元地官赦罪最引人关注,因为他赦罪的对象不是百姓,而是鬼魂。

放鬼回家,当然有的鬼可能没有家,没有家了的鬼在人间游荡,过了中元便回地狱去,有家的则回家看望家人,与家人吃个团圆饭。

孝道,是中国人间最大的道。能够让逝去之人回家吃饭,想想就很美好,很温馨。所以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餐点,同时点燃河灯,为那逝去的孤魂,点亮归来的道路。

也正因此,“中元”于孝而言乃大善。久而久之,中元,成了七月半的代名词,人们只记得中元,中元节,自此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鬼节”。

二、中元节独特的地方习俗

第一,墓地祭扫。虽然祭祖是中元节早期的主要内容,但并没有被舍弃。到今天,一到中元节,人们普遍会到墓地进行洒扫,祭奠祖先。

第二,送羊。这一天,很多家里养的羊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蒸熟,然后送给外孙,有的地方是不杀真羊,蒸面羊,送给女儿。

起源于“割罢麦子打完场,谁家闺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让娘家去瞧羊”的说法,旨在告诫女子常回家看看。

第三,送船。此习俗广泛流传于山东,长岛渔民到了中元节,会将木板制成小船,在船上贴上一个纸条,上面写上名字。

格式大致为:供xx使用。这个“xx”大多是溺海者,当地多湖海,每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小船上有食物、衣、帽、鞋袜,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给亡灵使用,也是为了求得一个平安,让亡灵不要打扰生者。

第四,结鬼缘。与鬼结缘,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万一被鬼给缠上,那可如何是好?虽然咱都知道鬼是假的,但心里害怕却是真的。

然而在江苏吴县,居民们到中元节便会用锡箔折成金锭,沿着路进行焚烧,施以“鬼钱”,结下善缘,求得平安。

第五,送老客。老客,自然不是老人,而是老祖。湖南邵阳人,在十五晚上焚化纸包,拜祖。

纸包内有厚厚的纸钱,纸包的正面写上祖上的名讳,到晚上,人们开始焚烧纸包,烧的越多,火势越大,就表明家族越兴旺。

不过,因为容易引发火灾,近年来以已不曾举行。

想来,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些习俗,除了祭祀祖先。因为它们或已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科学文化普及,人们不再迷信,进而变得开明,变得无所畏惧。无所谓,从来都不是“无所敬”。

我们敬重祖先,这是身为中国人的传统,不必要的封建习俗可以抛弃,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抛,也不能忘,便是那颗感恩祖先的心,和对逝去亲人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