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窦尔敦盗御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如题所述

窦尔墩,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清直隶河间府县窦三町人,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墩。

窦尔墩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地主打活,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因不满地主老财为富不仁,遂涉足绿林,抗清反暴。当时,献县以北,河间城以南的方圆数十里区域内,就是他与绿林好汉们经常啸取聚义举之所。窦尔墩一生未婚,他获取的钱财,多用于济困扶危,个人坚持过简朴清贫的生活。当地百姓对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门富户和反动官府对他却闻风丧胆,恨之入骨。

窦尔墩少时曾拜在当地名师韩实门下习武,后又拜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部将石某为师。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皆精,尤擅使大刀。绿林生涯,使其深感长兵器之不便,遂自己设计改制了一种护手双钩,此兵器兼有刀、钩、匕首之功能,破长兵,敌短器,钩刺自如,攻防兼备。窦尔墩挥起双钩,疾如闪电,势如猛虎一般,故后人又称它为虎头双钩。

为了扎下反清抗暴的大本营,他把河间府作为攻取目标,并智取得胜,首战告捷。窦尔墩虎踞河间府,义旗一举,从者如云。兵部尚书彭朋发兵河间,连战失利,因此被弹劾削职。黄三泰为搭救彭朋,派人指镖为凭,向窦尔墩借银。虽说是借,实则是依恃武力,明抢强夺。窦尔墩是血性男儿,哪买他的帐。黄三泰栽了跟斗,恼羞成怒,遂有在李家店比武较量一场恶斗。比武前双方曾商定,不得使用暗器。黄三泰是个久闯江湖的老手,虽有君子协定,但他仍暗器藏身。临阵双方交手数十合,黄渐觉气力不支,遂背弃盟约,用“甩头”击窦。窦尔墩自恃武艺在身,没提防对方会暗器伤人,遂被击中左膀,遭敌暗算。时清兵突至,窦尔墩率众出逃,失弃了河间府。

此后,窦尔墩又在清皇陵马兰峪以北的风水禁地兴隆山,觅得一处三面临水,一面绝壁耸天的险地,扎下了连环套营盘,继续与清廷作对。后来,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金鞍玉辔追风赶月千里驹到围场行猎。窦尔墩探知这一消息后,只身潜入御马厩,用熏香熏倒守卫,用匕首杀门丁,盗走了御马。此举,使绿林义士大受鼓舞,给了清廷又一沉重打击。彭朋因此再次被削职,黄三泰也因受到牵连。窦尔墩终于报了李家店的一箭之仇。

官兵攻环套数年不下,便想出了一个先捉拿窦尔墩的老母,诱其投案的毒计。窦母被捕后,官方贴出告示,称数日之内,窦尔墩若不投案自首,便杀其母。窦尔墩是个孝子,求母心切,误投囹圄而亡,时年34岁。此事记于《献县志》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7
个人故事一:百里取人头
窦尔墩从少林寺学艺归来,为生活所迫,到本县北宗村李财主家扛活。这年三十晚上,被长工李二拉到家里喝辞岁酒。饮至三更,一个朋友酒醉大哭,大伙问他怎么回事,他哭着向大伙说他在百里以外的张庄张百万家扛活,本来双方讲定,每月工钱三十吊,到年底算账时张百万却按每月十五吊,还说他赖张家的钱,并命家奴把他赶了出来。他有心去告他,一没立字据,二张家与官府勾结,有钱有势,有理官司也打不赢,他只好忍气吞声作罢。窦尔墩听他讲完,从腰里掏出一些碎银子丢在桌上说:“哭有什么用!你家孩子老婆得吃饭,把它收好。”又说:“来!今天是大年三十,咱们共同干一杯,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说完一饮而尽。他一放酒杯说:“我去解个手,”就出去了。大伙被他的朋友义气所感动,一时高兴又喝了起来。等了半天,不见窦尔墩回来,刚要去找,他却回来了。大伙重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一个个都睡着了。 天刚亮,突然杀声四起,众人惊醒。只听外边大声喊道:“快交出窦尔墩来!”原来他趁解手的工夫,施展轻功本领,到张庄把张百万杀了。他在墙上写着“杀人者,北京长工窦尔墩也”!张家立刻到官府报案,三班六衙连夜赶往北京捉拿窦尔墩。窦尔墩叫李二开门,衙役们进来一看,只见杯盏狼籍,一个个醉的不省人事,窦尔墩看样子醉得更厉害。李二指着窦尔墩对衙役们说:“列位!这里离张庄少说也有一百里,若是三更杀了人,这时候回不来。你们看他醉成这个样子,什么时候去杀的人呢?再说,他与张东家素不相识,又无冤无仇,怎么会凭白无故地去杀他呢?很可能是他的仇人栽脏陷害,请各位还是三思而行。” 衙役们听了觉得有理,又见众人担保,只好带了保人回去交差。事后,窦尔墩拿出张百万的帽子,告诉大家这事确实是他干的,从此,窦尔墩“百里取人头”的故事就传开了。
编辑本段个人故事二:孤胆盗御马
《说唱脸谱》头一句就是——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这是连本大戏《连环套》的一折,常常提出来单演。故事出于旧小说《彭公案》,线条比较庞杂,咱就只说盗马这一点儿。 绿林好汉窦尔墩,河间府响当当的人物。这名字上了互联网,也绝对是个酷毙了的ID。大块肉大碗酒,日子过得挺滋润呢。突然冒出来黄三太这个老匹夫,“执金镖/借银两/压豪强”。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公有人管,窦尔墩拍拍胸脯站了起来:赢了我就听你丫的!黄三太也真不含糊,一甩头就把窦尔墩撂倒,老窦这条棍儿,让人给撅了。 《坐寨》这一大段西皮原板,窦尔墩回首往事,给自己找辙,他说——“也是某心大意未曾提防”。这多少沾点强词夺理,插葱装象。黄三太在江湖上以一手独门暗器独步中原,不然他也不会这么狂,老窦也不会没有耳闻。就像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没人抱怨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不管怎么遮掩吧,窦尔墩是咽不下这口窝囊气。这不,大摇大摆的皇家车队在咱哥们的地盘路过,老窦琢磨,把那辆尾号为8888的大奔偷来,给自己一雪心头之恨。 也不是黄三太的坐骑,偷它怎么就报了仇呢?窦尔墩有创意:御马失盗,肯定得惊动皇上吧。天子一怒,血流漂杵。留下一纸便条:“若问盗马人,飞镖三太定知情”。如此一来,黄三太就吃不了兜着走啦。 这招够损。借刀杀人嘛。“大丈夫仇不报枉在世上/岂不被天下人耻笑一场/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振振有辞穿着箭衣的窦尔墩摸到停车场,一把迷魂香将司机师傅熏倒,还顺手宰了两个倒霉的保安。最可乐的是,杀了人他还跟人说——“你二人今在我刀下命丧/自有那黄三太与你们抵偿。”黑社会的烟熏火燎,本来就没什么道义可言,像窦儿墩这样,把账算得这么明白的人,着实是童心未泯。 你用暗器,我使阴招,大家彼此扯平。可他万万没想到,黄三太早就命归西天,自然死亡了。冤有头债无主,错打了如意算盘。连仇人的生死都打听不着的家伙,还一门心思地打着响鼻儿算计人家,说您老什么好呢! 旧社会午时三刻的死囚犯,过长街的时候都要喝口亲戚朋友的烈性酒,唱口行色匆匆的猛段子,这段《坐寨盗马》就像现在我们去卡拉OK包房点《把根留住》一样,颇受二十年后的好汉们欢迎。黄天霸英雄盖世,但他是绿林圈儿里的叛徒,窦尔墩鸡鸣狗盗,然而一派天真使气的模样。台下听戏的,给这个蓝脸贼喝着一波又一波的彩。窦尔墩风光无限,大约是因为,人海茫茫,三十六计,像他这样天真烂漫的主儿,在戏园子也不多见了吧。
编辑本段文献记载一(《古城瑷珲》)
据爱辉县保存下来的清朝史志《古城瑷珲》记载,窦尔敦(1626—1687)原名窦二东,后清政府贬称窦尔敦。明朝天启年间,窦尔敦生于河北省献县窦三香疃,逝世于康熙26年(1687年),时年62岁。其祖父、父亲都曾参加过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父亲窦自忠曾带过13万兵马,任督军。窦尔敦的母亲因窦尔敦造反抗清而被捕入狱,绝食撞墙而死。妻子齐金凤在清军攻打连环套时战亡。窦尔敦有两子,长子窦飞虎,次子窦飞豹。次子后随窦尔敦流放到黑龙江,是今黑河市爱辉县窦集屯的窦氏第一代传人。 窦尔敦性格刚烈、豪爽,武功十分出众。康熙年间,他在河北省连环套一带树旗起义,为反抗清政府拉起了队伍,绰号“铁罗汉窦尔敦”。 康熙21年(1682年),康熙决定在山海关外大凌河建一个牧场,饲养大批马匹,专供皇帝和皇家选用。于是,大片民田被强占,激起了当地农民的无比愤怒。此事被威震四方的绿林好汉窦尔敦知道后,他率弟兄们劫了朝廷的十几匹好马。同年又在一个叫商家林的地方劫了皇纲,并把东西分给贫苦百姓。窦尔敦成了清政府当时有名的“大盗”,康熙帝亲自下旨“限期捉拿窦尔敦归案”,并两次派兵攻打连环套,损兵折将,没能抓获窦尔敦。后来,朝廷闻知窦尔敦是个孝子,派人将窦尔敦的母亲和嫂子拿到,施以酷刑。得知此消息的窦尔敦万分悲痛,为了不牵连老母,他毅然到官府投案自首,被刑部判了死刑。 康熙23年(1684年),康熙帝召见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安排收复被沙俄占领的雅克萨城一事。这位将军为巩固边疆,收复雅克萨,广招人才。他对窦尔敦刚直不阿的品德和过人的武功,早就敬佩不已。当得知窦尔敦被判死刑后,便在京城几经奔走,才使刑部免去窦尔敦的死罪,改判流放黑龙江。 窦尔敦被流放到归爱辉布丁屯(江东64屯之一,现在俄国境内),萨将军选出一批年轻人,让窦尔敦教他们杀敌格斗本领,为取得战争胜利做好准备。康熙24年(1685年)中俄雅克萨战争打响,中国军队包围了雅克萨城。萨将军派窦尔敦到城中送劝降书,要求俄军投降并撤出雅克萨及占领的地区。窦尔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敌军拒不投降,在清军的猛攻下,俄军大败,第一次雅克萨战争取得了胜利。 俄军不甘心失败,在清军撤回爱辉后,他们又重新占领了雅克萨,重修被烧毁的城墙,并建起一座塔楼,楼上竖起一丈旗杆,旗杆上设有楼橹。翌年(1686年)第二次反击战开打,敌将登楼用旗指挥,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城仍未能攻下。为使俄军失去指挥,窦尔敦混入城内将支撑楼橹的旗杆砍断。在敌阵中他只身与俄军奋战,杀死许多俄兵,第二次雅克萨战争,中方又取得了胜利,为《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疆界,奠定了基础。 窦尔敦在此次战争中负了伤,于1687年逝于爱辉镇附近的火石山(今窦集屯)。为缅怀这位民族英雄,萨布素将军在窦集屯为窦尔敦建造了祠堂,后人称为“窦尔敦庙”。
编辑本段文献记载二(《献县志》)
窦尔墩,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清直隶河间府县窦三町人,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墩。 窦尔墩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地主打活,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因不满地主老财为富不仁,遂涉足绿林,抗清反暴。当时,献县以北,河间城以南的方圆数十里区域内,就是他与绿林好汉们经常啸取聚义举之所。窦尔墩一生未婚,他获取的钱财,多用于济困扶危,个人坚持过简朴清贫的生活。当地百姓对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门富户和反动官府对他却闻风丧胆,恨之入骨。 窦尔墩少时曾拜在当地名师韩实门下习武,后又拜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部将石某为师。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皆精,尤擅使大刀。绿林生涯,使其深感长兵器之不便,遂自己设计改制了一种护手双钩,此兵器兼有刀、钩、匕首之功能,破长兵,敌短器,钩刺自如,攻防兼备。窦尔墩挥起双钩,疾如闪电,势如猛虎一般,故后人又称它为虎头双钩。 为了扎下反清抗暴的大本营,他把河间府作为攻取目标,并智取得胜,首战告捷。窦尔墩虎踞河间府,义旗一举,从者如云。兵部尚书彭朋发兵河间,连战失利,因此被弹劾削职。黄三泰为搭救彭朋,派人指镖为凭,向窦尔墩借银。虽说是借,实则是依恃武力,明抢强夺。窦尔墩是血性男儿,哪买他的帐。黄三泰栽了跟斗,恼羞成怒,遂有在李家店比武较量一场恶斗。比武前双方曾商定,不得使用暗器。黄三泰是个久闯江湖的老手,虽有君子协定,但他仍暗器藏身。临阵双方交手数十合,黄渐觉气力不支,遂背弃盟约,用“甩头”击窦。窦尔墩自恃武艺在身,没提防对方会暗器伤人,遂被击中左膀,遭敌暗算。时清兵突至,窦尔墩率众出逃,失弃了河间府。 此后,窦尔墩又在清皇陵马兰峪以北的风水禁地兴隆山,觅得一处三面临水,一面绝壁耸天的险地,扎下了连环套营盘,继续与清廷作对。后来,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金鞍玉辔追风赶月千里驹到围场行猎。窦尔墩探知这一消息后,只身潜入御马厩,用熏香熏倒守卫,用匕首杀门丁,盗走了御马。此举,使绿林义士大受鼓舞,给了清廷又一沉重打击。彭朋因此再次被削职,黄三泰也因受到牵连。窦尔墩终于报了李家店的一箭之仇。 官兵攻环套数年不下,便想出了一个先捉拿窦尔墩的老母,诱其投案的毒计。窦母被捕后,官方贴出告示,称数日之内,窦尔墩若不投案自首,便杀其母。窦尔墩是个孝子,求母心切,误投囹圄而亡,时年34岁。
第2个回答  2019-10-07
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金鞍玉辔追风赶月千里驹到围场行猎。窦尔墩探知这一消息后,只身潜入御马厩,用熏香熏倒守卫,用匕首杀门丁,盗走了御马。此举,使绿林义士大受鼓舞,给了清廷又一沉重打击。
第3个回答  2019-10-07
这是一个盗马的故事,历史中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金鞍玉辔追风赶月千里驹到围场行猎。

窦尔墩探知这一消息后,只身潜入御马厩,用熏香熏倒守卫,用匕首杀门丁,盗走了御马。此举,使绿林义士大受鼓舞,给了清廷又一沉重打击。
第4个回答  2019-12-11
1.窦尔敦 京剧《盗御马》剧情讲的是黄天霸乔妆镖客出口外,假意拜山,计诱窦尔敦自...
2.典韦 典韦(? —197),东汉末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
3.托塔天王 托塔天王,姓李,名靖,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是陜西人,是唐初名将,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