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的父母死了要守孝三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1-11
在古代,至亲逝世后,晚辈(子、女、媳、孙)得守孝三年,当然,这个三年不是实在的36个月,而是27个月,按照中国传统的虚数计数方法计算三年。在这三年期间内,孝眷们得根据时间而穿孝服,渐渐由重转轻,直到换红,表示哀随日减,由凶复吉。这段守孝期,孝眷不可做官,不可参加科举,不可参与任何红白事,不可去欢乐场所,不可婚嫁儿女,逢年过节不庆祝等等。
第2个回答  2019-01-11
在论语中,孔子是这样解释守孝三年:父母生我们,历尽了苦难,把我们带到三岁之后,我们才可以独立的活动,即是为三年而免于怀,所以要守孝三年。这个其实是后世的一个人文的解释,关于守孝三年的最早的一个记载是在周易里面,书里引用殷高宗的例子,说他凉阴三年,最后就作为定制传了下来。
第3个回答  2019-01-11
古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这叫丁忧。是儒家礼教的旧制,盛于汉代,在汉末丁忧去官很通行,不但是父母去世要丁忧,有的兄弟姐妹之丧也要丁忧。丁忧期限为三年(实为27个月),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准喝酒、不能洗澡、不能剃头、不能更衣,夫妻不能同房,并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此制至唐朝才渐息。
第4个回答  2019-01-11
守孝三年是古老的传统,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崇尚复古的孔子对此事极为推崇,可见它必定有一定历史。按照孔子的说法,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也就是孩童要在27个月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也应该以同等时间回报父母。
第5个回答  2019-01-12
这是当地传下来的习俗。是一种孝道的言传,毕竟老人却是我们要祭奠他们。尽管人已经走了,但是灵魂可能还在牵挂我们们一定要好好的祭奠他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