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困惑有哪些?

如题所述

⒈学习适应不良



  部分大学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他们习惯于中学的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养成被动、机械的学习习惯。而大学阶段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抽象性较强,更多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部分新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有的对学习环境怨气较多;有的哀叹学校、院系和专业,认为自己“投错了胎”;有的指责教育教学条件不够如意;有的抱怨师生、同学关系的冷漠和冲突……

  

⒉目标计划不明

  

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合理,日常学习缺乏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有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太低,只求考试过关,如期毕业;有的定位过高,导致个体所追求的“理想”成为“空想”而逐渐丧失斗志。有的学生反映,“大学生活自由得让人不知所措。”他们往往觉得毕业遥遥无期,缺乏长远目标,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导致终日无所事事,懒懒散散。有的学生的学习目标被动模糊,易受他人影响和同化。

  

⒊学习策略不多



  很多大学生尚未探索出科学的学习策略体系,他们习惯于中学阶段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产生学习的定势心理。他们对不同学科、不同任务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趋同,满足于机械识记、题海战术。他们的学习策略多表现为重复地诵读和机械地练习等较低水平的复述策略,而很少对学习内容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操作,难以将所学知识整合为一个知识体系。他们缺少高效率的预习、复习、听课、笔记、阅读、应试、时间和环境管理等学习策略。

  

⒋学习热情不足

  

进入大学后,多数大学生会有一种从过于繁忙劳累的高中学习中获得解脱的感觉,缺少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产生懈怠、惰性的心理。有的人觉得未来没有前途,抱负水平减低,学习热情不足,厌学情绪突出。他们不满意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学习无热情、无兴趣,厌倦刻板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往往产生一种“混”的学习心态,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1
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低落、焦虑烦躁、人际关系苦恼、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发展性问题等1。大学生由于环境变化和压力增加,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失落感,甚至抑郁症状;同时面临找工作、恋爱相处等各方面的问题,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大学生还可能出现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和发展性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