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如题所述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是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
二、提起民事诉讼需具备哪些条件
(一)原告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讼诉。
(二)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三)有明确的被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以销售者或服务者作为被告。如果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时,可以将销售者或生产者任何一方作为被告,法律将对生产者、销售者起诉的选择权赋予了消费者,由他们选择最方便自己进行诉讼、最有履行判决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对象作为被告。
(四)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侵权行为的事实和给自己造成的损害,以及经营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
(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六)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诉讼有效期为权利人在知道自己权力受到侵害起三年之内。
(七)起诉应向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交副本,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三、民诉当事人的诉讼义务有哪些
民诉当事人的诉讼义务有:
(一)当事人应当尊重对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二)当事人应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
(三)当事人必须遵守诉讼秩序和法庭纪律,服从法庭指挥,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四)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义务,并有运用该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不利后果。
(五)当事人必须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当事人拒绝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并可依法对其予以训诫、罚款、拘留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