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调皮学生

如题所述

祁晓华一次在上完一个班级的体育课后,为该班一些调皮的学生所气恼,尽管发了脾气,也没有多大作用,上课时,这些调皮的学生影响了课堂组织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教师是怎么看他们怎么不顺眼,不由感叹:现在的学生,一不能骂,二不能打,光是教师批评几声,学生习惯了,真是谁怕谁。下课后,我十分疲劳,坐在该班后面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着调皮捣蛋的学生们做着各式各样的事情,突然发现课堂上“可恶”的他们还是很有个性的、很可爱的,这些调皮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表现给了教师不同的感受。有时,体育教师面对个别十分顽劣调皮的学生,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怒之下,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给学生和自己带来了麻烦和痛苦.
“调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顽皮。②不驯顺;狡猾不易对付。③指耍小聪明,做事不老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调皮”的外延扩大。上课时东张西望的学生;窃窃私语的学生;玩跑道上的煤渣、小石子的学生;队列练习时动作不到位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将这些不服从教师的学生视为调皮生,从而将调皮学生的范围扩大化,使教师的许多精力放在维持学生纪律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十分强调组织纪律,我们将教材比作“图纸”,把课堂当成了“车间”,力求将学生加工成“标准件”,强调共性,忽视了个性。如传统教学过于注重队列练习,在课堂教学中队列练习的时间经常延长,原因是队列练习要求学生静、齐、快,动作一致,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等,学生中总有少数人不能达到要求,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那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往往会招来教师的批评、斥责。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或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长期处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集中辅导、纠错→继续练习→结论评价”的教学模式中,这种固定的模式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规范,有利于基本技术与技能的教学,但是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种标准,这是现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目的。3、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师道尊严”的传统根深蒂固。学生是接受教导的人,处于未知和知之较少的地位,学生必须接受教师的教导,学生必须服从教师,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我们自己从小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就是教师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教师,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
由于体育课独特的形式,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比较,学生更容易出现不遵守纪律,不听话,就连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断犯一些小毛病,如果学生在纪律上一有违纪的“风吹草动”,你就停下来去“整风”,那么这节课必将是支离破碎的。其实除了个别调皮学生确实很顽劣之外,许多调皮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较轻微的过失。因此,许多轻微的过失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相比,会变得微不足道,可以容忍。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妥善处理调皮学生:1、保持良好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调皮现象。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不要看到有调皮现象,就怒发冲冠,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军营中绝对服从的士兵。2、为人师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充分认识到体罚与变相体罚的错误与危害。3、教师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练习中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持久性。4、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顽劣成性的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放弃对调皮学生的高压手段,避免调皮学生产生“口服心不服”的强烈反弹与变本加厉。
总之,体育课上出现调皮学生,是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分析调皮现象,妥善处理调皮学生,保持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8
对付调皮学生的原因就是要调皮的学生不再调皮,所以首先就要找出学生调皮的原因,对症下药,看看是因为学生被忽略想引起重视,还是因为不喜欢老师等等原因,只有了解学生为什么调皮,才能从根本上处理这件事。
第2个回答  2022-02-05
1,一定让她害怕你,不要让他一直开玩笑
2,要和他处理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