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员工创新的

如题所述

因此,近几年来,厂团委结合我厂特点,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坚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效为目标,以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深入开展引导大中专员工创新创效活动,不断提高青年职工的创新素质和技术水平,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为止,五电已连续九年圆满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并多次被公司评为安全生产模范单位、绩效双优先进单位,生产经营创水平优胜单位等。概括我们对引导大中专员工创新创效活动的经验做法,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更新观念,强化大中专员工的创新意识当前,大多数企业中的大中专员工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对于企业而言,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克服因循守旧、封闭式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强化大中专员工的创新意识上下功夫,为此,我厂团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进行岗位责任意识教育活动,针对大中专员工岗位分布面广的特点,采取了各团支部分别负责,厂团委定期动态检查的形式。岗位责任意识教育的主题就是立足本岗,勇于创新,超越岗位。岗位责任意识的主要内容为本岗位的特点和重要性、本岗位发展的潜力及本岗位的拓展空间。通过教育,使大部分大中专员工岗位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爱岗敬业的气氛逐渐形成。接着,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特点,按照创新成果的大小。合理地引入创新激励机制,从而调动了广大大中专员工岗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厂团委还多次组织大中专员工外出参观优秀企业,汲取兄弟单位的创新经验,引导青工特别是大中专员工树立了正确的创新观念。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因而一大批创新意识强、取得一定实际业绩的青年创新先进典型和事迹脱颖而出,例如,检修分厂热工工区员工陈旭东,他在平时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并多次带领其他员工积极参与DCS系统数据库括容、锅炉排渣系统改造、汽包水位事故联动保护装置等我厂多项重点技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因而被大家誉为“技改能手”。二、强化培养,提高大中专员工创新能力在引导大中专员工创新创效的活动中,我们客观分析了我厂大中专员工的创新能力,普遍存在着这种情况,就是许多人具备创新的文化水平,但是缺乏创新的思路,过去在我厂的青工创新活动中常常有这样的怪现象,就是常在技术大赛上获奖的人往往并不是本单位创新的主角,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把自己所学有效地转化成实践的产物。针对此种情况,我们适时地组织各团支部加强青工的学习和培养,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入手,在青工具备创新意识的前提下,不仅要培养创新的理论水平,同时要培养创新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把培养和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与各种有效的活动载体相结合,如青年读书活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QC创新等,通过这些有效的载体,使青年的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不断增强青年创新素质。去年,在网内用电负荷降低,电调限电次数增多和生产设备连续运转多年,设备进入故障多发期,安全状况、运行工况等诸多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生产条件下,我们通过积极培养大中专员工的创新创效能力,充分发挥了大中专员工的创新优势,创新了现场运检管理,加快生产环节不利因素治理和设备完好达标管理,有效提升了生产经营绩效。机炉车间在引导大中专员工开展的“工作绩效竞赛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大中专员工的创新能力,他们把生产、安全、质效按照四四二结构划分,制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和考核细则,每月工资奖金按工作质效进行分配,有效调动了各班组抓安全、促生产、保效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开展的合理工况运行参数竞赛,使锅炉超参数、超标准运行次数由过去每班每月70多次降到了现在10次以内。检修分厂则把引导大中专员工创新创效放在了检修工作质量上,他们积极配合协作单位,重点完成了发电机备用励磁装置的安装调试、高能电子点火装置的安装、发电机油档技术更新等一系列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为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绩效提供了设备检修上的保证。三、营造环境,搭建大中专员工的创新舞台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必须关注青年、特别是大中专员工的成才,努力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创新型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作为共青团组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育人”。那么在推进创新创效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应该把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青年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打造学习型团队的今天,我们基层团组织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人才库,通过各种技能革新小组培养各类青年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类技术阵地的建设,为大中专员工搭建施展才华,锐意创新的舞台。同时进一步深化导师带徒活动,促使创新活动更具规模化。过去,我厂的许多大中专员工对 “技术革新”、“ QC”等活动很少有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也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意识到,积极营造环境,为大中专员工创新创效搭建创新舞台是我们基层团组织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胆尝试,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启动了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许多人才渐渐地对“创新”产生了兴趣,由不参与到了感兴趣,由不思考到了积极出点子,例如许多运检单位在征集合理化建议以后,他们进一步完善了体制建设,加大了对重点工作环节、特殊时期、新员工岗位、重大作业操作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单人独岗、偏远岗位、特殊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整改力度。特别是针对大量新工人上岗的工作实际,完善了以老带新、新老员工同上同下、同时作业、同时奖罚的管理制度,有效消除了新员工因工作经验少、作业能力差、安全观念薄弱造成的各种不安全隐患,促进了新员工工作素质的快速提高。检修分厂更加明确地规定,没有老工人在场不作业。截止目前为止,该厂未发生一起因新员工上岗而造成的责任事故。以往,基层团组织通过树立青年成才典型,广泛宣传各种活动的重要意义,来营造良好的环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此,我厂为了营造大中专员工成才环境,也独辟蹊径开创了“季评十佳青年”活动,并注重选拔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青年人才,每季度定期选树在季度工作中表现出色的青年员工,并将其先进事迹在全厂进行宣传,激励先进,这在全厂青年员工当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例如检修分厂厂长柴建忠,1998年从焦作工学院毕业分配至我厂以来,不管从事何种工作,担任何种职务,他总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工作,履行职责。正因为他的这种吃苦能干的精神,使他由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成为了如今的检修分厂厂长,2006年,他又被集团公司表彰为“十大杰出青年”。机炉车间锅炉三班班长张国宏,从学校毕业之后,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成了全厂有名的实干班长,抓安全从不手软,抓运行精益求精,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和厂两级模范班组长。检修分厂锅炉检修班班长李红峰,知难而上,身先士卒,率领全班员工战胜工作环境差、作业难度大等困难,冒着高温、高压、高空作业的危险,一次次高质量地完成了锅炉维护检修和应急抢修任务。像这样的事例很多,他们都曾经是很普通的员工,他们靠自己的自学和极强的创新意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通过对他们事迹的宣传,使广大大中专员工认识到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珍惜现有的成才条件,每个人都有希望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四、完善机制,把大中专员工创新与创效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是为了创效,创效则能推动事业的再发展。成功的事业呼唤健全的机制,积极引导大中专员工创新创效活动就必须把健全完善机制作为全面深化创新创效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五阳热电厂在健全机制方面,首先建立了由团委牵头、协调各部门车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运行网络,并根据厂实施技术创新的进展,进一步完善了运行机制。一是调整充实了科技攻关难题组,由各车间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带领大中专员工进行技术创新、难题攻关,并开展经常性的研讨交流、新技术讲座,组织项目分阶段实施、协同攻关,负责成果申报、参加评比等工作,为青年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二是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手段。建立了一套从厂到车间到员工的三级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了层次清晰、责任明确、跟踪考核、封闭循环的考核网络。坚持逐月逐季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评。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一个企业的人才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花香不怕枝头小,巧借云梯攀高墙”,积极引导大中专员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开展,就需要我们企业当中每一名大中专员工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充分借助团组织在推进时代潮流中的作用,用青年特有的创新精神,创新手段和创新效果,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