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 为什么诸葛亮明知啊斗无用还要帮他直到死呢?

如题所述

刘禅继位初期也确实听从父亲的遗命,放权给丞相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随着刘禅对军国治理的深入了解,开始对诸葛亮穷兵黩武的进行独力北伐导致国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于刘备订立的北伐统一中国恢复汉朝的既定政策和诸葛亮在国内的崇高威望,刘禅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以团结为重,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后来“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由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诸葛亮死后蜀汉维持了近三十年的统治。刘禅对于继承了诸葛亮职务的姜维也诸多制衡,严重地拖慢了北伐的进度。可是由于刘禅对军队没有可靠的控制权,不敢对主张急于北伐的军方将领太过压迫,导致施政方针混乱。而且刘禅对于宦官黄皓也颇为宠信,姜维畏惧黄皓,只得拥兵屯垦汉中的沓中(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最后蜀汉在263年向曹魏将领邓艾投降。蜀汉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在司马昭为他设的宴会上,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句。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晋谥刘禅为安乐县思公,刘渊谥刘禅为孝怀皇帝。刘禅其实挺有才的,而且诸葛亮是非常推崇儒家思想的,所以诸葛亮一直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5
鞠躬尽瘁,报刘备知遇之恩
第2个回答  2013-12-15
那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