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到八十岁的别称

如题所述

1、16岁

男子16岁称为舞象之年;女子则称为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3、30岁

而立之年: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半老徐娘形容女子三十岁。

4、40岁

称为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5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6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60岁的寿辰称为还历寿。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80岁

耄耋之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3

1、16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2、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3、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4、30岁

而立(而立之年)、

始室:三十岁。、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5、40岁

不惑(不惑之年)

6、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7、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8、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9、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10、70岁

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11、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12、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3

1、16岁 

(1)二八: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2)女子十六岁称为“破瓜”、“及瓜”。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可拆成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2、18岁

十八岁可称“二九”。明朝末年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韩子文……年过二九,尚未有亲。”

3、20岁 

(1)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2)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筓,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3)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4、30岁

而立之年: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5、40岁

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6、50岁

(1)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2)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7、54岁

六九年:54岁。

8、60岁:

(1)耳顺之年,形容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

(2)花甲:我国古代用天干计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做“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3)耆: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9、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10、70岁:

(1)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2)耊: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1、77岁:

喜寿:指七十七岁寿辰,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12、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0-24
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