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史上的重要人物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冯如

冯如(1884~1912年),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师和飞行家。号鼎三,广东恩平人。

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第二次制造飞机并试飞获得成功,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冯如传奇的一生,创造的“六个第一”,提出了航空战略理论,冯如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对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2、华凤翔

华凤翔,1897年3月2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近代航空先驱,抗日战争期间,主持飞机工厂内迁并恢复生产。1949年参与“两航”起义的组织和发动工作。

50年代初主持建立新中国第一个民航机械修理厂。随后又参加筹建民航的科研所(中国民航总局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并取得了可以实用的成果。他是民航科研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3、徐舜寿

徐舜寿(1917年8月21日—1968年1月6日),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人,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曾任西安大型飞机设计研究所技术副所长、所长兼总设计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上校军衔。

徐舜寿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主持、组织或亲自设计的飞机有歼教-1、初教-6、强-5、歼-6、轰-6、运-7,是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飞机的疲劳寿命》等。 

4、刘善本

刘善本同志于1915年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农村。1935年,刘善本在“航空救国”思想的影响下,考入了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八大队。

1943年,刘善本等二十四个机组人员被送往美国学习,并于1945年春驾驶一批美国制造的B─24型轰炸机,取道印度回国。“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1968年3月10日去世,终年53岁。1975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为他平反昭雪,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5、潘国定

潘国定,飞行专家。长期从事飞行和飞行技术检查工作。他具有扎实的航空机械工程理论和丰富的实际飞行经验。

曾参加“驼峰航线”飞行,中印西北航线试航,支藏空投,西北、西南高原地区森林勘测。飞越“空中禁区”,试航拉萨成功,并完成多项试飞任务。积极参与制定飞行技术规定和培训飞行人才,为中国民航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如 (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凤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舜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善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国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7

杨利伟、刘洋、翟志刚、聂海胜、费俊龙、景海鹏、刘伯明、陈冬、邓清明、张晓光、刘旺、刘洋、王亚平等。

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2003 年 10 月 15 日 5 时 28 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身着乳白色航天 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走去。

中国第一位进行太空漫步的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16点45分17秒,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

中国首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2012年6月15日被确定为神舟九号宇航员。2012年6月15日被确定为神舟九号飞行组成员,成为我国首位女宇航员。

扩展资料

刘洋回忆:“第一次跑万米的时候,非常非常痛苦。因为有一种上不来气的感觉,我当时一直鼓励自己,我说再跑一圈,再跑一圈再跑一百米、一百米,就用一百米、一百米鼓励自己不断跑下来的。

“每一次飞行升空,每一次返航着陆,都是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涅槃。”刘洋曾感慨。 2002年,当时24岁的女飞行员刘洋第一次正式亮相,她已经飞过四种气象。在18名同批的女飞行员中,执行远程跨区重要保障任务,她是第一个。沉稳低调,是刘洋留给众人的第一印象。

刚入航院的刘洋在同批学员中身体素质本来比较差,为了能早日飞上天,刘洋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2001年6月,刘洋被分配到广空航空兵某师。

一次,刘洋驾驶着战鹰进行仪表飞行,飞机刚离地,刘洋发出“收起落架”的口令时,便听到“嘭”的一声,一股鲜血直喷到挡风玻璃上。瞬间,座舱内便充满了焦糊味,刘洋凭直觉判断是飞机撞鸟了。

紧接着,机械师报告:“右发动机温度升高,动力下降。”危急情况下,刘洋表现出了一个年轻飞行员少有的镇静,集中精力保持飞行状态,和机组人员密切协同,采取正确的方法着陆。11分钟后,终于使飞机在跑道上降落成功。

下飞机一检查,飞机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吸气道。如果当时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利伟

百度百科-刘洋

百度百科-聂海胜

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05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
1945年-1947年期间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他作为世界级的顶尖科学家,还被国际电工学会授予“小罗克韦尔奖章”,将他正式列入“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之列。 20世纪三十年代,钱学森是冯-卡门组织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重要成员。1943年和F-马林纳合作完成了研究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为20世纪四十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成功研制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导弹是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先驱。在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钱学森对航空工程师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冯-卡门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间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为高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他和冯-卡门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曾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钱学森于1956年2月17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并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了火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同年4月起,他作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员,负责规划与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将控制论发展成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导弹与航天器的制导理论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带领全院职工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战略武器,并依靠组织和群众,在研制实践中创建和发展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培养了科技队伍,制定了我国第一代导弹的技术发展途径和步骤,并亲自指导了我国导弹的设计和研制,协助聂荣臻元帅,使我军具有了实战的尖端武器,壮了国威、军威,振了民心,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中国航天的成功之路。 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梁思礼,清代名人梁启超之子。解放初期从美国留学回国。我国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系统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51岁得子梁思礼,视若珍宝。梁启超生前一直遗憾他的孩子中没有一个是学自然科学的,没想到他去世后,他最宠爱的小儿子梁思礼实现了他的遗愿,先修无线电,后学自动控制,并成为梁家的第三位院士。“我今年已是79岁的老人了。作为中国的第一代航天人,我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的中华民族的航天精神可以概括为24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这24个字不是一般的政治口号,而是中国航天事业46年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们航天事业的传家宝。”梁思礼这样开始了对自己红色年代的回忆。的时刻到了!导弹在点火之后带着原子弹头缓缓升起、转弯、飞向目标,最后精确地在目标上空实现核爆炸,标志塔笼罩在巨大的蘑菇云之中。“两弹结合”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我国就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的第五个拥有导弹核武器的核俱乐部成员之一。 1956年10月8日,“老五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部队的3个疗养院的空房子里成立了。聂荣臻元帅主持制定的国家12年科学规划下决心开展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钱学森被任命为当时的五院院长。院长下设10个研究室,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在苏联“半路退场”的援助下,我国仿制的1059近程导弹于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同年,从全国名牌大学选调4000名大学毕业生来“老五院”从事研究工作,从部队选调大批优秀军政干部从事管理工作,从抗美援朝复员转业的士兵中优选了一大批到工厂当工人。我国第一颗中近程地导弹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研制出来了。“到基地试射前,我充满信心。那时我的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我和妻子约定,如果生男则起名梁凯,生女则
为梁旋。我打算凯旋。”梁思礼回忆道。

火箭技术专家王德臣
我国航天领域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南京航空学院名誉教授。
1957年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原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历任设计员、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科技委常委、副院长等职。先后担任远程运载火箭、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新型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特别是在长二捆运载火箭发射“澳星”等任务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先后获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神舟六号总设计师王永志
王永志,1932年出生,1955年至1961年留学前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1957年服从祖国的安排改学火箭与导弹设计专业。1987年成为“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1992年担任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组组长,工程立项后即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 1964年7月19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 1971年9月1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 1980年5月2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
?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 1990年7月16日9时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 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没有载人的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顺利经过发射入轨、太空运行、返回地球三个阶段,历时21小时。这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航天飞船在西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随着指挥员“点火”一声令下,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将“神舟”三号飞船平地托起,直冲云天。
?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宇航员为38岁的杨利伟。
? 2005年10月12日日9时整,万众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搭乘两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参考网址:http://wenku.baidu.com/link?url=JcLBtX9BCxeY2ozBbT-Xmmk8hPfpJ8r_txs5-CdMz_BExT-8t1no7qF1JX7SR6ne5GT2fwO9J7ElMmLWOhrfGPVa3TgUKzpdDfR0ndTVYCO
第3个回答  2010-10-20
冯如是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创造了水上飞机世界飞行高度记录,后回国筹建广东航空学校的谭根及造出了由宋庆龄随机试飞成功的“乐士文”号的杨仙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0-20
冯如是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

原新疆军阀盛世才,新中国第一批飞行教官(不包括国军过来的)大部分是在他的航校里出来的。

首任空军司令刘亚楼,建军的时候不能说“光杆”也差不多,拣的是一个几百架烂飞机的破摊子。

还有哪些航空科技专家,太多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