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人说白话`?湖南等地的人是说普通话``?

如题所述

广东有三个特征鲜明的语言文化区域。

一是客家文化(客家方言区,即粤东北的梅州、河源、惠州和韶关等地);
二是广府文化(粤方言区,即珠江三角洲和粤西等地);
三是潮汕文化(闽南方言区,即粤东的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和雷州半岛等地)。

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与古百越族系关系较为密切,可以说是随唐以前北方汉族文化南迁与南越文化交融的产物。前者是北方人南迁之后与南越人交融的结果,后者是北方人南迁之后(比前者南迁的时间稍迟)与闽越人交融的结果。与这两个文化体系相对而言,客家文化是中原人南迁之后较少受到当地土著文化影响的相对纯粹的中原汉文化,其迁徙历史约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就算有土著文化的影响,他们也主要是受到苗瑶族系的畲族文化的影响,很少有越人文化的因子。
最近,复旦大学遗传所李辉等人的“客家人与客家话起源的遗传学分析”(未刊稿)对福建长汀的148个客家男子做了遗传学分析。从Y染色体SNP的主成分分析看,客家人与中原汉族最近,又偏向于苗瑶语族群中的畲族,跟偏向于侗台语族群的其他南方汉族不一样。混合分析发现客家人数据结构中汉族结构占80.2%,畲族13%,侗族6.8%。

江西地区的土著据记载为干越,客家人中6.8%的与侗族相似的结构,也很可能来自其迁徙路线上江西的古代干越族,与其他福建民系不同。

不管怎么排,广府文化如果排第二,就没有人能排到第一。广东文化以广府文化为代表,不是少数文人能排出来的,而是经过千百年历史竞争的结果,是浑然天成的。

宋代移民因素不会比隋唐以前的少。河运、海运的便利是广府、潮汕、雷州民系形成的客观因素。世代居住于山区的苗瑶系的文化对客家的影响应是有的,可能影响不大,加上客家研究者不重视,所以没挖掘出来;而壮侗语族的影响从江浙到华南,都有比较明显的痕迹,不可能对客家没影响。
认为“客家文化是中原人南迁之后较少受到当地土著文化影响的相对纯粹的中原汉文化”的理由是什么?客家人喜欢说,是因为居于山区,所以比较纯粹。难道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才是少数民族人数占优吗?恪守传统、汉化较晚的少数民族迁移的路线,一是上山,一是下海,岭南历史地理的书籍是持这一观点的。全国各地基本也是这个情况。当然,也不断有汉人上山、下海,汉越融合形成新的族群,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族群的发扬光大,形成璀璨的地域文化瑰宝。畲族是否属于苗瑶,客家文化含有多少百越文化因子,未知,零星地看,“唔”、修饰词后置等等,不能说没有百越文化的因子。

[最近,复旦大学遗传所李辉等人的“客家人与客家话起源的遗传学分析”(未刊稿)对福建长汀的148个客家男子做了遗传学分析。从Y染色体SNP的主成分分析看,客家人与中原汉族最近,又偏向于苗瑶语族群中的畲族,跟偏向于侗台语族群的其他南方汉族不一样。混合分析发现客家人数据结构中汉族结构占80.2%,畲族13%,侗族6.8%。
仅仅凭长汀一地小范围的抽查,就能断言整个客家地区的血缘?你看看网上流传长汀客家女形象大使的照片,和绝大多数客家人是不一样的,外省网友看了那么多客家照片,唯一认为有点像北方人的就是那张。其余的闽西客家生活照,乃至客家核心区梅州的客家人生活照,无论英俊还是平常,都是典型的华南人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广东人会把浙江人、湖南人、江西的许多人、福建的部分人称为“北方人”,但面对客家人,从来就没有认为是“北方人”,平时仅凭外貌也难以区分广东三大民系。
[江西地区的土著据记载为干越,客家人中6.8%的与侗族相似的结构,也很可能来自其迁徙路线上江西的古代干越族,与其他福建民系不同。
客观地说,赣方言区的人与客家方言区的人相比,谁接近北方汉族?你引用的“客家人中6.8%的与侗族相似的结构”是来自长汀的数据,其他的呢?江西宁都的网站,有当地领导的照片,笑容满面地招商引资,相貌怎么那么像华南人,和一般的江西人不一样?一看介绍,原来是“纯客县”。

你可以说客家人和福建其他人不同,和广东其他人不同,问题是从最直观的印象来看(抛开文化的因素),这个观点大家认不认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