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村的对策

如题所述

(一)用规范两个解决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目前新农村建设有点变味,建设状况有点乱,有的乡村打着新农村建设的幌子,行的却是开发,用规范两个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简化程序,提高效率,采取措施规范建设行为,解决农民建房难,当前规划一时未出台,必须制定一个解决农民建房难题的政策。首先是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在“堵”的同时“疏”,对农村建设只堵”而不“疏”,存在缺陷。应像大禹治水那样采取“疏”的办法,规范建设,结合实际做好建房规划。开展新农村建设中,为避免旧村改造出现新的拆迁户,一律暂停村民建房审批,同时安排一定经费,动员力量部署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及二轮规划编制调整工作,使村民建房进入按规划实施,审批有序规范阶段。倡导联建,政府加强技术指导。政府统一指导建设与农民自建房屋节约土地两比,在农村一些地方每户可节约土地,通过农民新村的集中统一建设,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利于将农村发展环境建设与以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理为主的城乡土地资源利用整合有机结合,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其次是村庄规划不要套用城市化来规划编制新农村居民点规划。规划充分考虑区域现状、风土人情,以节约用地为目标。农村境内交通四处八达,农民建房“推大饼”,是“一条马路两排房”。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道路排水等因素。依据“方便生产,改善环境、节约用地”的要求,编制新农村规划,如通水、通电、绿化规划等。其三是加强村民建房及农村宅基地管理,实行村民建房土地预审制。村民建房中,有的村及农民认为打了申请就可开工建设,实际上是未取得“一书两证”是违法的。如果土地部门提早介入宅基地审查、土地法律宣传,可减少违法行为。虽然近段时期不少地方结合新农村建设搞规划,村民建房冻结。如果基层国土所因规划未定手续办不下来为由,不去及时勘察,对建房农户不作出讲解,容易人为造成土地违法。同时,乡镇村镇建设部门依职权对建房户规划选址是否符合,而未考虑农户是否一户两宅。显然建房农户用地符合规划,但一户两宅与土地管理法、物权法抵触。国土所应当未雨绸缈,审查建房户是否具备建房用地条件,早打招呼,并通过国土违法案件警示教育,避免农户损失。村民建房过程中,严把村民建房关口,要在国土建设部门人员放样勘测、手续报批后方可组织施工,任何人不得改变规划。新农村建设中村民建房不是特事特办,即使特办也要按章行事,实行“三公开”和“三到场”,即公开宅基地审批程序、公开建房条件、公开拟符合建房用地条件的名单及用地面积;“三到场”,即申请现场勘察,批证后现场放样定界,房屋建成验收登记发证。其四是加强部门协调沟通。造成农村居民点星罗棋布的格局与多头管理不无关系。乡镇的土地所管理体制上划,目前农村村民建房归属国土所、村镇建设办两个部门管理。基层国土所作为县土局派出机构;与之对应是乡镇成立了村镇建设办。基层国土所主要管理建房农民申请的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预审、村民建房用地勘察及放样;村镇建设办负责村民建房的选址、规划、新建房屋的层高、立面等。对村民建房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布局缺乏统一管理。农民建房是多头请示。因此,基层要成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督促,两部门各司其职,尤其是要防止占用优质良田建设及一户多宅现象,对违章建筑进行逐一摸底,分清类型,打击重点。
(二)完善服务体系
一些地方以规划修编为理由,对农民建房不批准。农民因房屋永久失修、结婚等原因,建房难也成不争事实。在建设用地置换中对零星小村庄进行整理,引导农民向中心村、规划点集聚。应该看到目前农民生活富足,建房面积大了,实行计划生育后家庭人口相对于以前大户家庭少了;农民对公共设施要求高了。首先是结合农房功能需求,为农民统一设计,免费提供图纸,并加强农村建筑队伍管理,引导科学建房,工程质量监管,推行建筑许可证制度,持证上岗,按图施工。其次是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国土、建设部门通力合作,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国土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村庄建设用地管理和安居点科学规划设计,优化资源配置,节约集约土地;建设部门搞好农民住宅建设的立面、层高、建筑风格管理,提高农宅建设水平,设计农民新屋是“造价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促进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样有利节约土地,并且房屋错落有致,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其三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让事实说话,让农民看到小区美景,多层、小高层向空中要地,力求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建一处成一景。
(三)新农村建设中要节流和挖潜土地资源放在突出位置
土地乃是生存之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国人多地少。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考虑土地利用、基本农田保护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民住宅建设,不是把农民搬到一起,异地新建,推倒重来,而是要节约集约土地放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住宅建设要:首先是把握经济发展、保护耕地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坚持在开发与节约并举,尤其是要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土部门深入宣传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从重从快查处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其次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机制,并提高土地利用率。其三是在节约土地的同时,国土部门协助当地政府搞好村庄和集镇规划,把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挖掘土地潜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国土资源部门要要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尊重民意,依据“建设中心村、控制小村、整理空心村”思路,对零散布局的小村庄进行控制,将分散的几户、十来户集中到大村,加速中心村集聚。同时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做好布局分散、农居村落小土地利用资源利用率低的土地整理,旧村落、小村庄、闲置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废弃的独立工矿及农村未利用地的整理,整理成耕地,并将等量的归还建区的指标,从而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鼓励农民向中心村汇聚的同时加强旧村庄整治。其四是推行土地置换。围绕“改造空收村、溶并零散村、建设新农村”思路,将空闲宅基地复垦成耕地,产生的复垦指标由县国土局统一收储,对农民进行补助奖励资金。建设用地指标紧缺是城镇发展的瓶颈,政府重视土地使用的计划的安排。国土部门挖潜土地潜力,搞好土地占补平衡,开展土地整理,确保城镇和经济发展依法用地。建立建新宅交出老宅基地等相关倾斜政策,引导鼓励基层及农民群众在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向集镇或在中心村购房后,应限期拆除旧房,退宅还耕,减少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农村宅基置换按照“一户一宅”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置换。如对建设中心村、整治“空心村”过程中进行退宅还耕的按退一补一原则,在中心村、基层村规划内置换,建筑土地面积与宅基地面积相抵后,余出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农民在获取新的宅基地后,根据“一户一宅”规定要无偿退回宅基地交给集体以体现农村“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从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旧村改造整理,退宅还耕,发展农作物,体现宅基地归集体所有,又可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耕地面积。
(四)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干部要以“四个一”树立形象,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真心拥护
首先是一腔为民热情,要端正思想,转变作风。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面对农民需求不一,思想绝不雷同,新情况、新矛盾迭出,给工作带来难度。俗话说“话是开心锁”。基层干部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和动力,基层干部带着感情了解失地农民想些什么?盼些什么?拆掉“隔心墙”建起“连心墙”。干部和失地农民“零距离”交流,化解矛盾,工作中自然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境地。其次是一本帐要算清。村官腐败,群众恨之入骨。阳光操作,拓宽了群众知情渠道,也是防腐一剂良药。讲公开,就须像竹筒里倒豆子般向群众交个底,将村里集体土地收入、支出等情况见一见“阳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妥善处理提出的问题,检验工作是否按章办事依法从事。同时发挥纪检、审计“经济卫士”作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其三是一碗水端平。俗话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基层干部处理农民群众事情,在新农村建设中为群众服务中既要有听才,又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当前农民因土地问题上访,影响基层稳定。因而基层在办事过程中一碗水端平,让群众心服口服。同时在工作范围内的事情能立马办,尽快给予办理,受客观条件制约虽一时不能办理,也要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动拆中以“和为贵”高度出发,基层干部利用和农民群众平时面对面打交道最多,最大限度地做好农民思想工作。其四是一身正气心不贪。讲权力就是责任,意味着奉献。基层干部官不入“品”,但权务着实不小,农民群众社保、集体土地款分配、新农村统一代建房资金管理使用上有一定权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诱惑充斥,倘若人生观发生摇摆不定,就会滑向腐败。因而基层干部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树立自己清正廉洁形象,赢得失地农民真心拥护,啧啧称赞。
(五)加强农民思想教育
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道德发生嬗变。因而对农民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同时法国城市地理学家菲利普潘什梅也说:“城镇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也可能是一个气氛,一种象征,一个灵魂。”法律与道德是维系当今社会有序运行的两种基本机制。因此,小区管理必须把依法管理与依德管理相结合。在推行小区建设管理执法时,也应注重醇化道德风尚,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可以这样说市民素质的提高是农村住宅区文明创建的根基,农村集镇区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和“安全阀”;从另一角度来说,人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但农民封闭性的原因,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这就要求:首先是把进社区的农民组织起来,主要利用民间协会形式,开展一引起有益身心的活动,如象棋、篮球赛、演唱会、歌舞,陶治情操,丰富业余生活。其次是加强文化教育阵地建设。利用文明学校,致富学校等阵地,围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建设,倡导“讲文明、树新风”,开展遵纪守法、诚信教育,使进小区农民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为之一新。其三是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到对农民教育上,教育农民助人为乐、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树立“八荣八耻”,激发创业,开拓进取。
(六)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参与,增强了民主意识,保障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目前上级要求乡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通过民主议事来解决相关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村党支部领导下,自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管理中实行自我管理,同时政府在为农民规划建设新居时,听一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尊重农民的意愿去为农民构筑美好新农村蓝图。在统一规划下,如何建设,建设什么由农民发言,提高参与度。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理解、支持。 正如俗话说得那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专家、官员而言,他们不是“万事通”,时时、事事见解都高人一等。专家、官员谈及宏观政策口若悬河,而对事关农民所盼所想未必是了如指掌,一一道来。事实上,农民长期处于底层,对涉及自身的权益问题看得明、议得准。新农村建设中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于为农民提供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乡村都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加快农民住宅建设步伐,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这样说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首先深入调研,在群众参与及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做好规划。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农宅建设不能“一刀切”,规划中须征求民意,克服关门搞规划,应从农村地域出发,符合经济条件和农民意愿前提下有集中连片建筑群,还要有风格各异的新房。规划要与本地经济发展相呼应,既要实用,又要充分体现和展示新时期农村风貌。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内容涉及到:建设许可、建筑质量、房地产开发,可以这样说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规划中要综合当地人口、交通、经济结构、自然条件等因素,设计出优秀住宅户型,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设出低、中、高档次的房屋满足不同经济的农民需求,体现出农村特色,展示出“村庄里都市”风采。其次是新农村居民点要有利于生产生活。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应农耕,同时农村村落延续千百年,邻里交往源源流长。结合农村历史、现实、未来,既要顺应新时期发展趋势;还要充分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规划先行,保持历史文化脉络。依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编制新农村中心村规划。倡导联建,政府加强技术指导。其三村庄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发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政府不能袖手旁观,加强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把新农村建设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新农村村民建房是农民奔小康进程中,富裕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也是农村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一个缩影。因而,乡镇政府在规划中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标准、大手笔,方案出台时多请专家审核,多方听取意见方可组织实施,确保村居规划具有时代特色。政府加强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根据农民财力,量力而行,设计出一些实用美观的房屋图纸供农民建房参考,在建房设计寿命上一段时间不落后,不淘汰。规划充分考虑区域现状、风土人情,以节约用地为目标,农村境内沟渠纵横、过去农民建房如同锅沿上贴粑粑,推大饼。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道路排水等因素。依据“方便生产,改善环境、节约用地”的要求,编制新农村规划,如通水、通电、绿化规划等。
(七)狠抓农村住宅卫生创建工作
人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能改变人。农村住宅小区建设应强调居住行为与环境融洽、对话,营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愉悦的大环境。小城镇城管部门及村(居)委会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农村住宅区脏、乱、差整治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狠抓农村住宅卫生创建工作。首先是要有一个好队伍。抽调公安、工商、街道、城管等部门人员参加组建一支经常性创建组织,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其次是要有一套好工作思路,变突击整治小城镇脏乱差为常抓不懈,解决以前农村卫生创建中“检查前突击整治,检查中成绩斐然,检查后死灰复燃”的怪现象,真正实现美化、亮化。其三是要一套好方法。就是抓好进小区购房农民的卫生习惯意识。进入小区购房定居的农民卫生意识、思想意识还远远不完全适应小集镇生活,摆脱不了旧习俗影响。应该看到农民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条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当务之急就是要教育进入小区农民提高卫生意识,如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文明公约,摒弃不良习俗,着力打造新时期农民整体形象;同时设立垃圾箱,聘请清扫人员保洁,并实行门前“三包”,提高农民环境意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