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课外文言文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 写景的课外文言文

写景状物的课外文言文

放 鹤 亭 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2. 求几篇文言文的课外比较阅读

醉翁亭记欧阳修一.阅读第一段做题:(2002年辽宁)1. 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 解词:环: 谓: 意:3. 写出最后一句的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概括选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6.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7. 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8. 写一段话,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4年娄底市)9.语段的开头部分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周边环境,其顺序是( ) A.由远至近 B。由近至远 C。

由局部到整体 D。由下到上10.下列句中的“也”字,不是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对语段艺术特色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用“环滁皆山也”,概写滁州地貌,语言极其凝练。

B.写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化静不动,富于生气。 C.述说自号醉翁的原因,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D.段末几句,直抒胸臆,一个“乐”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二.阅读第二段做题。

(2004年广州)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霏:雾气 B。暝:昏暗 C。

阴:绿荫 D。洁:清洁 2.对文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之景; B。

“云归而岩穴暝”是傍晚之景; B.“野芳发而幽香”是春天之景; C。“水落而石出者”是秋天之景。

3.“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亦无穷”的“乐”指( ) A.山林之乐 B。

山水之乐 C。宴酣之乐 D。

从太守游而乐 5.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幽香 C。

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乐 6.文中描写傍晚山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四季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04年哈尔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第三段做题。 (99年贵阳市) 1.语段共四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 ⑷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可从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3.达到这种思想境界,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抒发的_____ 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4.给这段文字分层:① ② ③ ④ 5.参照句子加点的部分,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不破不立,不塞不___,不止不___,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辨证法。 (以下为2004年哈尔滨中考题) 6.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

而是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下面这段话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蠡贼。

答:四.阅读最后一段做题: 1.“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

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出一个下联。 ①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②上联:醉翁亭下欧阳修与民同乐 下联: 3.下列各句中的“从”与“太守归而宾客从”的“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B。战则请从 B.择其善者而从之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下列各句中的“去”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去”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杀三虫。 B。

停数日,辞去。 C。

委而去之 D。去国怀乡 5.用现代汉语翻译“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

6.对“太守之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醉于游宴之乐,陶醉于自己的文学才华。 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

C.太守之乐不仅在山水之间,而且在与民同乐。 D.不在欣赏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记述游乐的过程。

(2003年宁夏) 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字各有含义,说说加点的“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8.“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9.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哪是重读,哪是轻读?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轻读__________ B.重读___________10.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之乐。

11.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已而”表示___________,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举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_____。

3. 写景的文言文句子的赏析格式 最好加上例子

句子赏析?小意思,我现在也初三,今天体育刚考完试,八百米满分~~ 噢耶!

句子呢,不管让你赏析啊,评论啊,还是说说你的感想,都要先翻译一遍,然后有没有特殊的修辞手法指出来,再说说其作用,突出了什么,最后在深入说说体现了什么中心啊,告诉世人要怎样啊,我们要学习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咱们考句子赏析,也就这么回事。

我去拿语文书给你讲例子哈 【我说的是我们这次模拟考中出现的一个,是杜甫的《望岳》】

请你赏析一下: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个句子

答: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它那里,泰山之高大,使山南山北昏晓都不同。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侧边烘托出泰山的秀丽和高大,让人不禁心中出现出泰山魏巍的画面 。

你怎么看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说体现的意境?

答: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山峰,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渺小。这句抒发了极望之情,包含着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的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起境界,告诉了人们要面对困难,勇于攀越!

我自己打了半天,可能有错字,多多包含哈~

我们还有一个文言文是《送东阳马生序》的,我刚才说的是古诗,文言文我们很少考赏析,就是其中一句的翻译啊,什么的,还有几个解词~ 也不算难~ 就是课外文言文,我觉得简单吧,每次都失分……55555

噢噢?写景的?我才看见…… 白打了……纠结,写景的也是啊,不管怎么赏析,都要翻译一遍,在深入研究

话说,我重点高中可能都没希望了。

哎,哎,哎,哎,哎,哎,哎,又愁了……

你也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