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谈论一下启功的书法水平,你认为真的是当代高手吗?

如题所述

近三十年来,国内艺林,莫不艳称启功先生之字,盖谓其为一代书坛大家。但他自己,从未自称“书法家”,也从未以“书法家”为职业。

启功,1912—2005,爱新觉罗后裔,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生长于北京

启功书法《论书绝句》,1992年前后

中年启功与提拔他起来的恩师——史学家陈垣

但另一方面,我也坚持认为他说出了不少实情。其中最大的一项,是他确实又算不上民国及以前书史上的第一流大家级,更难说是“大师”了。

启元白先生后来成为一个时代的书画“明星”。可他的书作,我个人一直都不大喜欢。他的书学成就,公平地讲,还只能说是当代的绝顶高手。往最高度讲,也不过可称此际传统文人书法家的代表而已。

 

启功画作,他的书法题画,显然更见益彰之效

启功先生的字,是典型的文人字。我以为,以帖学比帖学,甚至不输给沈尹默先生多少——沈先生书法确实终身都在极力摆脱但难脱陈独秀“甜俗在骨”的批评。启功的书作,整体印象,有一种振振公子之气质,兼有一股旧时文士的情调。同时,笔法和结构上,外内敛秀整而内钢筋铁骨,瘦劲挺拔,骨骼分明,气派大,撑得开,说是当代一流高手,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要坦率直言不讳,我以为其书倘和历史上的真正大师较起短长来,还是差远了。 即便只是拿民国书家们比如沈曾植、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甚至是胡小石诸家的水平去衡量启功先生,他都只能说是其中的一般水准,不见得多么秀出。他后来享有如此高的盛名,与其晚生、高寿、望重,是有莫大关系的。

如果拿出书史上,特别是晚清以来“大师”的标准,去衡量启功先生,我以为他的书作,最重要的不足,至少有三点。

我私以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是启功书法的最渊源所自

其一,他的书法,因结构的特殊,长期被名为“启体”,似自成一家,但从深层因素看,我以为他还只是守成,没有特开机杼,创造性不足,不免落入前辈门限,作品的精神偏于单薄。

表面上,启功很小就有家学的栽培,深受自己姑姑和祖父的书学启蒙,转益多师。他自己就曾用“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的诗来自述遍习各家的历程,但是他的书风,并没有完全跳脱出王献之《洛神赋》的笼罩。互相比照一番,当可领会。

山东蓬莱望瀛台启功题匾——启先生的字,放大就有问题

大抵艺事,最初纯有古人,继则融古人而有我,终乃古人与我俱亡,始臻化境,最后方称大家。启功先生的书法,是学者式的,讲求的是无一笔无来历,导致他沾染了太多的金科律令,死守法度,走入了自设的牢笼。

比如,他的“启体”,和《洛神赋》和《灵飞经》等的暧昧关系,但功底、结构、章法、墨法等远远不及。比如,他的用笔和线条,并不大善于经营,让人有入眼千篇一律之感,不免觉得字太单调了,感觉是在机械地抄书,难以引起情感共鸣。


另一位“业余”书家郭沫若,给琉璃厂荣宝斋的题匾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沈曾植、吴昌硕、沙孟海、乃至徐悲鸿黄宾虹等人的作品,总是不经意间能给我一个惊喜。如此,才是真大家手笔。

其二,启功先生的书作,虽然以娟秀清逸著称,但细审即知,他的书作,论字势等技法,还是过于平正了,结构还是过于均衡了,线条过于单调了。

启功对联,立轴,纸本

从这一点看,他的书法,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宽博。表现在技法上,就是很有自家面目但程式化,有心汲取欧阳询柳公权等唐碑的沉稳感但更多呆板,学晋人的简约但呈现出缺乏内涵的简单化趋向。大概也因此,当代学他书体的人特别多,学的像的似乎也最多,甚至有个人已经可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真假难辨。前几年的拍卖行,就拍出过假启字。

再说的严苛一点,启功先生的字,固然非常精到、非常含蓄、非常净爽,难为常人所能及,但因为变化的不足,甚至有点近乎于馆阁体。尤其是到了晚年,随着年龄的偏大,身体的状况衰弱,连那份特有的精到也渐渐失去了骨力,满纸颓靡,更加显示其弊端了。

自古以来书坛大家,其字都当是完全摆脱匠心,有一种自由的、质变的、浩瀚的气息的,法度谨严但变化无端,当年张大千能作伪石涛山水逃过黄宾虹法眼,却万不敢也不能伪造出王铎的书法,奥秘也在这里。但我自己读启功先生书法,难有这种感觉。

我始终觉得,启功先生的书作,有一股小家子气,是足以昂然名家,但断难称大家。

 

其三,书法之笔墨,说到底是融会贯通的,各种字体精好,才能成为一个大家。可启功先生纯然一书斋文人,又并不专心在书法一道,在这个方面很有欠缺。

不只是写字,更是学问家

启功先生在书法方面,主要面向的是经典帖学,擅长的是楷与行楷,而且特别偏重在小字。他的格局,和古往今来的任何大师比起来,都是比较局促的。他一辈子,基本都只是在二王传统下用功之人,对魏碑着意较少,对颜体也似乎并不深入,帖学其实也多是小字,加上他又是纯粹书斋里的文人学士,一生经历都很平淡,必然导致他的书法实践和境地都不够开阔,终身都停留在“闲情偶寄”的层面。

比如,他的小字,小行书与小楷书,写起手札尺牍来,确实都极其的精到,但也只限于此而已。他的隶、草等体就不够理想,大字写得不够不尽如人意。现在社会上悬挂有太多他的题字牌匾,但是只需一看,就知道他的弱势所在。

启功给中华书局出版诸书的题签——他的字用来题签,实极妥帖漂亮

他的这些字,不说雄健的欠缺了,单就间架、结构、笔画等等而论,都有很勉强的地方,显得非常力不从心。单看还不明显,倘若同时和沙孟海、郭沫若等同代书家一对照,就能看出“大家”之间的差异来。这种孱弱感,是他的只擅一体的自限是有关系的。

同理,只重魏碑之人,写小字之时,也往往比不上学帖深入之人。但只经营一体,似也难称大师。

 从这些面向来看,我个人以为,启功先生的书学成就,称当代高手理所当然,也实至名归,但若说是书史上的大家或大师级,还是有点声闻过情了。

由此,再说句得罪人的话,当代很多人,尊重启功先生,必欲推他上大师宝座,我觉得是过实的褒奖,吹捧过当了。记得前几年,看《中国书法》杂志,里面有人还曾正式提出所谓的“启功书法学”,闹腾腾一阵,还是有点无聊的。

到了启功先生谢世后的近些年,这股风气似乎愈演愈烈了。几乎每一年,所谓的“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都开大张旗鼓地办,《论文集》也一本本地刷,我曾经拿到两本,发现里面全是谀词,一味吹捧,几乎没有一篇公正、客观的检讨文字,真是让人摇头。

现代书学风气确实真的是萎靡了,过去东晋时代士大夫那种兰亭雅集式的心神沟通,到了如今,就剩下一群长衫伧夫庙会赶集的喧闹了。我想,以启功先生一贯“君子耻之”的为人,他若在世,定也会觉得,这些徒子徒孙孝顺过度了吧。

而我总傻傻觉得,惟在尊重前辈的前提下,如实检讨得失功过,进而希冀超越先贤,才是最好的纪念和发扬方式吧!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安享晚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启功,全名叫爱新觉罗·启功,他是雍正皇帝第五子爱新觉罗·弘昼第八代孙,正统清室后裔,不过到了启功这一代,清王朝早已灭亡,凑巧的是,启功就出生在清王朝覆灭的那一年,所以他身上的皇室身份的光环也没有办法助他在人生上迈出更加光辉璀璨的一步。

不过凭借其自身的努力和天分,启功终成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那么启功的书法水平如何呢?因为本人不是专业出身,无法从书法这一专业角度去分析,只能根据启功先生的作品在行业内的价值去衡量了。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不管是古代书法家还是近现代书法家,若想青史留名,为后人所敬仰,就必须有自己的书法特色或者要有开创自己书法技巧的能力,很显然,启功先生具备了这一先天条件,他自创的“启体”和书写方法,在书法界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那么其次,我们就来看一下,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的价值如何,了解一个人的作品价格,通过国内外一些正规的拍卖行去了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通过这一途径的了解,我们很容易发现,启功先生的作品非常受欢迎,且价值非常的高,为何这么说呢?

2005年,启功先生去世那一年,他的作品便呈现指数型增长,从一开始的1万一平尺到如今的10到30万一平尺,这并不是说启功先生生前的作品不值钱,1万一平尺在书法界已经算是非常高的了,很少有书法家尤其是活着的书法家能达到这一标准,而10到30万一平尺则是古今罕见的了。

例如,启功先生在1974年创作的草书《琵琶行》有24平方尺,该作品在2009年以392万第一次拍出,折算下来每平尺16万,而到了2011年则拍出了805万的高价,折算下来每平尺有33万,两年的时间,竟然涨了这么多,不得不说,启功先生作品的升值潜力实在太大了。

而在2014年12月的一场拍卖会上,启功先生的一副2.6平尺的对联竟然拍出了241万的高价,平均每平尺达到恐怖的90多万,虽然这只是个例,但也足以说明启功先生的作品在书法界的号召力和价值是非常高的。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3年起至2013年,启功先生的作品上拍3483件次、成交2579件次、总成交额4.3亿。

由此可见,启功先生的作品在收藏界确实非常的有名,而书法界的名气仅靠炒作是炒不来的,必须要有真正的实力,其作品要有保值、升值的价值潜力,只有这样,投资者和收藏爱好者才愿意斥巨资购买和收藏,而启功先生的作品无疑给投资者们带来了足够大的投资勇气和底气,而这份勇气和底气的来源,则是启功先生深厚的书法水平。

所以,平心而论,与那些炒出来的大师不同的是,启功先生无愧于真正的书法大家!

第2个回答  2020-10-15
是。启功基本功扎实,在吸收了历史上各位名家的精华,独创了自己的体系和风格。
第3个回答  2020-10-14
通过他的书法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人写字是苍劲有力的,而且它写出来字非常漂亮,放在当代的话,我认为他完全是水平特别高的书法家。
第4个回答  2020-10-15
只能说,你所看到的大部分书法家都是跳梁小丑,真正的艺术家没有追逐名利的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