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学前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关注儿童社会化?

如题所述

1、基本生活技能教育。使儿童掌握吃饭、穿衣、语言表达等人类最初行为方式。

2、促使自我观念发展。使儿童能分清自我与非我及两者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儿童逐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4、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儿童逐步适应社会规范,具备社会公德。

5、培养社会角色。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游戏角色、学校角色、社会角色等。儿童正是通过一连串角色的培养和认定,使自我心理内容客观化,自我行为表现与社会规范渐趋一致。



扩展资料

同伴关系的存在,可以让孩子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被尊重的需求。儿童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同时在集体中占有一定地位,收到同伴的赞许和尊重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有益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但归属感无法在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中获得,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和被其接纳的感受。所以儿童社会才是这一价值体现的必要环境。

对于同伴交往,可以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怎样对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怎样对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和合作,怎样处理个人与小团体的关系等。

这一切都是平等进行的。与父母不同,同伴既是平等的,又是铁面无私的。同伴对儿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强化、模仿和同化机制实现的。同伴榜样在改变儿童行为和态度中具有很大潜力。儿童常模仿同伴的行为并将其同化到自己的行为结构中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儿童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儿童社会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2
关于关于教师结合实际的话,对对这种学前教育过程中应该足够关注,关注儿童的社会化。这个现象,现在这个很多的幼儿园吗?应该说都已经很社会化了。
第2个回答  2019-11-25
儿童社会化是社会教化与儿童本身自主内化的结果,是从自然人转化为文化人和社会人的过程。
第3个回答  2020-04-08
个人认为,学前儿童教育,应该注重培养爱好和个人兴趣启蒙,而不是强制行灌输教条思想,更不该学某些口号,比如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之类的,那样只会害了孩子累了自己。
第4个回答  2019-12-22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城乡差别日益严重,贫富两极分化,不仅是社会发展中经济的差别,更有教育上的差别。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小孩出生后便无力承担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压力,唯有托付亲人照顾,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便显现出来。留守儿童的卫生、安全、心理、教育方面产生的问题时有报道。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其他任何亲人都不取代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也不是通过电话或其他沟通方式的教导可以完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