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死亡是意外溺水?

如题所述

解读溺水“尸体语言”
不会游泳的人在落水后往往本能地呼吸和挣扎,将大量溺液吸入呼吸道,一方面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全身各组织器官严重缺氧,另一方面溺液通过肺毛细血管 进入血液,引起溶血和心脏负荷增加,最终使人死于窒息和循环衰竭。也正是由于水的作用,溺死者在尸体特征上的表现明显不同于其他的机械性窒息。
由于水温远低于体温,所以溺死尸体的尸温比室温环境中下降得更快,通过尸温推断溺死者的死亡时间时,法医也往往适当缩短计算时间。由于落水者在冷水中剧烈挣扎,溺死尸体的尸斑分布不明显,但冷水刺激会加速尸僵的形成。
生前落水后,由于呼吸作用,冷水大量进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粘膜分泌大量富含粘蛋白的粘液,这些粘液连同溺液、空气混合在一起,在呼吸道内形成大量的白色泡沫,并随呼气运动排出呼吸道,在口、鼻孔周围形成蘑菇样的白色泡沫。这被称为蕈(xùn)样泡沫( 点击查看蕈样泡沫图示 ,可能会引起不适。 ),它表明当事人落水时仍有自主呼吸,是判断生前落水的重要依据。此外,溺死者手中和指甲中的异物也可以证明死者生前曾剧烈挣扎。

生前溺水者的体内特征
除了体表特征外,溺水者生前吞入的溺液和剧烈的咳嗽也会导致内部器官产生许多无法伪造的尸体特征。溺死者在溺水时会吞入大量的溺液,这些溺液会充满上呼吸道,甚至会到达消化道中。
当溺液进入肺部后,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受限,各级呼吸道内的大量泡沫使得呼吸变得极为困难,此时肺泡腔内含有大量溺液和组织渗出液,同时部分肺组织 内二氧化碳潴留,形成肺气肿。尸检时可见双肺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肺表面有肋骨的压迹,边缘钝圆,触之有揉面感。肺脏表面颜色浅淡,光泽感增强,整体 呈浅灰色,其中夹杂着淡红色的出血斑块,即“溺死斑”。
除了肺部外,溺液还会通过肺部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进而随血液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和左心室,导致溺死者左、右心腔内的血液成分有所不同。同时, 溺水导致的缺氧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脾脏收缩,将血液排出以增加携氧能力,供全身各重要器官使用。此时,表现为脾脏收缩,包膜皱缩,呈高度贫血状态,而肝脏 淤血明显。其他各器官均会出现明显淤血,粘膜下可见点状出血(Tardieu’s spot),符合窒息死亡的一般表现。

尸检如何判断死亡原因?
在湖南省新化县公安局的发布会中[2],新化县公安局副局长提到:“通过‘硅藻实验’,鉴定了是生前溺水死亡”。
那这个“硅藻实验”是什么?硅藻实验,即在溺死者的血液循环中检验浮游生物,尤其是硅藻。生前溺水者,溺液被大量吸入到肺内,其中的硅藻通过肺泡壁 扩散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进而进入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分布在心脏、肝脾、肾、骨髓,乃至牙齿中。呼吸作用是浮游生物经肺脏进入 血液的唯一途径,所以,内脏器官和血液中检测出浮游生物对鉴定生前溺死有着重要的价值。(正巧最新的《犯罪心理》第7季第6集也讲到了硅藻实验。)
据新闻报道,二次尸检结论需要“等内脏取材,化验结果出来后,才能做出”。这里提到的内脏取材,一般为通过器官组织切片、病理诊断等手段,判断尸体是否有因溺死者生前本能呼吸和挣扎所导致的生活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3

事实上,在法医学上还有一种“干性溺死”或“水中猝死”,是某些神经敏感体质的人落入冷水后,由于水温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和反射性的心跳骤停而死亡,或是患有潜在心脏疾病的人在游泳时心脏负荷增大,突发心脏疾 病而死亡。这两种情况并不符合溺死的尸体征象,需要法医经过全面、细致的尸检,排除其他所有的死因后才能最终判定,是法医学鉴定的难题。尸体是会说话的,这种无声的“语言”不能被任何犯罪行为所改变和伪装,而是忠实地讲述着死亡发生时的每一个细节。法医,正是在与亡灵的对话中破译着“尸体语言”所表达的一切,最终还原死亡的事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