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城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这种制度是什么制度,地方城市的外城也被称为什么

如题所述

都城分内外城,内城之中有皇城、宫城并不是一种明确的制度,但反应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关系:皇帝及其家人居住在最核心的宫城,贵族、大臣及政府日常办公位于宫城以外的皇城,这二者构成的内城与平民百姓居住的外城相对立。
在古代城墙中,内城称城,外城称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7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种制度可能是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制度,其中外城、皇城和宫城是都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制度下,外城是都城的最外层防御圈,通常由城墙和护城河等防御设施组成,是都城中最为广泛的一层。皇城是都城内的一层,通常包括皇宫、官署、庙宇等重要建筑,是都城的核心区域。宫城是都城的最内层,通常包括皇帝的宫殿、后宫、花园等场所,是都城的最高权力中心。
至于地方城市的外城,它们可能也有类似的称呼,但具体情况可能因时代、地区和城市规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一些地方城市中,可能没有皇城和宫城等高阶建筑,或者这些建筑的名称为人所知。在一些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中,可能会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这些城市的外层,例如“外郭”、“外垣”等等。
第2个回答  2015-05-12
皇城,通常指东方国家都城建筑中,位于都城与皇帝、皇族所居的宫城之间的区域,由城墙围绕,具有独立的城门。皇城内通常布置宗庙、官衙、内廷服务机构、仓库和防卫等建筑,以及园林苑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