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4

延平区的历史可追溯至汉建安元年(196年),当时从侯官县北乡分离出南平县,隶属于会稽郡南部。晋太元四年(379年),南平县改名为延平县,并归属建安郡。在南朝宋泰始年间(465-471),延平县再次更名为南平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延平县升格为延平军,隶属于建州,上元元年(674年)又更名为剑州。五代时期,闽国曾对其进行多次变动,包括改称延平镇、永平镇、龙津县和镡州。天德三年(945年)恢复为延平军,旋即改为剑浦县,仍属剑州。


到了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延平县归属南剑州,景炎元年(1276年),文天祥在此设立都督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延平县隶属于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再次称为南平县,隶属于延平府。明清时期,延平县一直隶属于延平府,民国初年属于建安道。1949年5月4日,延平区在解放后归属南平专区,之后在1956年,县城等地被析出设立南平市,1958年撤销县并入市。1971年后,延平区属于建阳地区和南平地区。1995年,南平地区撤销,设立了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名为延平区。


2000年,延平区管辖包括6个街道(梅山、黄墩、紫云、四鹤、水南、水东)和13个镇(来舟、樟湖、夏道、西芹、峡阳、大横、南山、洋后、塔前、王台、茫荡、太平、炉下)以及3个乡(巨口、大洋、赤门)。区内有多个民族分布,如蒙古族、回族等。同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撤销茂地镇和大洋乡,设立茫荡镇,进一步调整了行政区划。


2003年,黄墩街道办事处的部分区域划归茫荡镇,同时茫荡镇的政府驻地迁至安丰村。这次调整后,延平区的行政结构保持稳定,继续服务着其广泛的城镇和乡村居民,同时对市容市貌进行了改善,如大理石铺垫人行道。


扩展资料

延平区引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西溪汇合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6°51'-26°52',东经117°50'- 118°40'。总面积2659.7平方千米。人口40万人(2006年)。城区等部分地区通行南平话(属北方官话方言岛),其他地区分别通行闽东、闽中、闽南、闽北和客家方言。 全区辖6个街道、13个镇、2个乡:梅山街道、黄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鹤街道、水南街道、水东街道、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大横镇、王台镇、太平镇、南山镇、塔前镇、茫荡镇、洋后镇、炉下镇、巨口乡、赤门乡。区政府驻四鹤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