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述:为什么好人总倒霉,坏人却享福

如题所述

很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虽然你问的问题有些模糊。
管鲍的友谊是中华民族千古以来最最伟大的友谊。你如果想深入了解,请允许你去看南公怀瑾先生讲述的《列子臆说》。因为《列子》中记述得最精彩、最详细,而先生的讲述则更加精辟!
我这里仅断章取义地摘录一小部分与你分享:
【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争入。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曰:“我雠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鲁归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桓公礼之,而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曰仲父。桓公遂霸。
这一段故事翻译成白话就很精彩了,如果穿插起来拍成电视剧,可以演两个月了。……
注意啊!你们天天讲什么企业管理啊,想当工商领袖、领袖的要注意,“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他说一个好领袖不计私仇,没有私怨,但问是不是人才,看能不能替国家做事。私怨算什么?你又没有死,你已经当了王,还记这件小事吗?你要找一个人才多难啊!这是历史上的名言,“贤君无私怨”,做人也是一样。我经常骂你们同学,尤其女同学们,一点小事都啰哩啰唆,还能做大事吗?做大事也是无私怨,你们年轻人要想成大功、立大业,这个度量养不成功,什么都不要谈了,所以,多大的度量就成功多大的事业。你看鲍叔牙这个时候多得意啊!齐桓公靠他保进来,当了王,当然对鲍叔牙言听计从。他第一句话就是“贤君无私怨”,你不能杀他,你要想治国平天下,非找他不可,他能帮你。
第二,注意哦!“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他说你要知道,他当时保你哥哥的时候,当然为你哥哥尽忠,看你是敌人;等于我帮你一样,我当时也想把你哥哥杀掉啊!人各为其主嘛,他既然能够忠心帮助他老板,如果你把他收服了,他也能帮助你,这个道理你不懂吗?“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鲍叔牙说,除了管仲以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帮助你成霸主。“君必舍之”,你必须要放掉他,不能杀他。
齐桓公后来能够称霸,就是因为用了管仲。齐桓公在历史上是窝囊君王,什么都不能,又好吃好玩,是一个,就是用了管仲、鲍叔牙,他就成功了。实际上只用了一个管仲,像他那么一个,能当领袖就是因为懂话、听话;只要是对的,他就听了。“遂召管仲”,马上把管仲从鲁国引渡过来,“鲍叔牙郊迎,释其囚”,听到管仲回来,鲍叔牙很了不起,虽当了部长以上,还跑到飞机场老远在等了,等到管仲来到,马上把他手铐打开。齐桓公在办公室门口欢迎他,“桓公礼之”,给他行个礼,马上发表官位,“而位于高国之上”,高国是齐国权烕最高的,也就是当宰相了。
“鲍叔牙以身下之”,你看看鲍叔牙这个朋友,管仲这一条命都是他救的,管仲穷的时候,吃饭都是靠他的。这个时候,管仲在他的推荐之下当了宰相,鲍叔牙则是“以身下之”。看到他就行礼,看到管仲坐在上位,他绝不敢坐在旁边。这个你们做朋友的注意,要是你们一定在旁边推他一把,喂!老兄,再不然就是老管!鲍叔牙不是这样,这个地方就是值得你们学习了。像我有两位朋友,当年一起都是少将,一位升了中将,两个人本来是好朋友,出去的时候,该在一起嘛!却一个走在前面,一个就站在旁边。我说这就是他的成功,你们懂吧?朋友是朋友嘛,阶级不同,代表国家的职位,公事上他要这样。如果到私人家里,骂架都可以,但不能给人家看见的啊!在公事上,鲍叔牙处处以属下自居。
“任以国政”,这位齐桓公什么都不管,一切交给管仲,而且还不称他宰相,也不叫先生,“曰仲父”,这个名位大了,这个名不是官位,仲是管仲的,父是代表男性,大丈夫,是对他的尊敬。像刘备对诸葛亮,是朋友相处;齐桓公对管仲,不是朋友相处,是以老师对待,自己是学生的姿态。
……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囷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这一段是有名的历史上的文章,也是名言,你们仔细研究研究看。“管仲尝叹曰”,这个尝就是平常自己感叹,跟朋友们讲,“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他说我们合伙做生意,赚了一点钱,我就多拿,给他的少,“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鲍叔并没有怪我贪心,他晓得我很穷。这一点我们就很难办到了,你们做得到做不到?你们大概一毛钱都要争得脸红了,两毛钱就流鼻血了。“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鲍叔托的事,我没有一样给他做好,鲍叔没有怪我笨,他只说我运气不好。“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他说我三次当公务员,三次都被赶掉,鲍叔不觉得我不对,晓得我运气没有来,时间没有到。当我做军人去服兵役作战时,“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每次都打败仗逃回来,鲍叔没有认为我窝囊,他晓得我还有一个老母在,我不敢在前方战死,我死了,我妈妈怎么办?所以,打不过只好开溜逃回来。只有鲍叔可以原谅我,别人都笑死我了,那么没有勇气。这一次当中,公子纠失败,跟我一齐共事的召忽自杀,但我没有自杀,为什么?我认为自杀对国家天下没有贡献,做个小忠小孝而已;我要大忠于天下,不愿意死,只有鲍叔懂得我,所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这就叫管鲍之交,还没有完,这还不算数哦,精彩的还在下一次,且听下文分解吧。
……
……管鲍之交这一件事实,在《列子》这里说得最清楚。
……
上次讲到管仲做了齐国的宰相之后,说了两句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
现在接着讲下半截的历史,“及管夷吾有病,小肉问之曰”,管仲年纪大了,快要死的时候,齐桓公来到病床边看他,“仲父之病疾矣”,他很恭敬地说,“仲父”,一个君王对自己的部下客气到这个程度,显示他多么重视他,多么需要他。他说你的病啊疾矣,病就是疾,疾就是病,疾又代表快。小白说你的病严重了,“可不讳云”,你不忌讳我讲一句话吧!生病的人最忌讳一个死字嘛,所以先问一下,这是一个礼貌。他说你的病看起来很严重,我有一句很要紧的话,你不忌讳我问吧?大概管仲点个头表示可以,他就问了。“至于大病”,大病是什么?死亡,他不好意思把死字讲出来;“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我找淮接你这个位子呢?
“夷吾曰:公谁欲欤”,管仲一听,说你心里想交给哪一个啊?因为小白下面有两派,一派就是三个好人,管仲、鲍叔牙、隰朋,这三个大臣;另一派是马屁派,有竖刁、公子开方、易牙三个最坏的,因为管仲等人在位置上,所以他们三人不敢动。……
我们年轻人注意,作为干部,你看管仲的大臣风度,齐桓公问他你死了我交给谁啊?像我们年轻同学没有经验,就会说交给老王啊、老李啊。管仲不是,“公谁欲欤”,他先把小白的心理抓住,也防止他后面乱,他说你心里想交给谁啊?这一句把小白问住了,他不敢对管仲讲的,这个时候他有点怕管仲,不是权威的怕,是道德上尊敬。所以管仲就是叫他自己讲出来。一个领袖不能随便讲话,他只好提正派的人物,“小白曰:鲍叔牙可”,他说鲍叔牙这个人可以接你的位子吧。
他们两个是最好的朋友,但是管仲“曰:不可”,不行。这是管鲍之交,这个难吧?前面你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他一生的事业在历史上留名,诸侯间第一位名相,权位之大,是鲍叔牙培养出来的。我们历史记载管仲,“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匡就是正,使天下走上正路,走上和平的大道。后来的历史,没有一个皇帝、一个宰相做得到的。他一手把这个天下国家安定下来,多次的会议上他都是最权威的,齐桓公被他捧起来,是会议唯一的主席,成为的君王。所以这个人前半生那么倒霉,晚年有如此的威风,齐桓公对他是真正不得了的好。鲍叔牙从他年轻一直帮忙,我们想,那个宰相位置你不干,总该他干了吧?你看管仲,齐桓公已经提出来“鲍叔牙可”,但是他却说“不可”。这个才是真朋友,当然只有管仲能够做这样的朋友,也只有鲍叔牙有这样的朋友。如果是别人的话,不恨死才怪,我帮了你一辈子,你要断气以前还不推荐我!结果鲍叔牙听了,不晓得多么感激管仲!什么理由?这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大作风,年轻人要注意了。
为什么说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管仲把鲍叔牙看得透透的,他说鲍叔牙人格太好,人太好了不能干大,“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你们注意哦!头脑太清醒的,太爱干净的,这些人没有福气;反而脏兮兮的啊,邋里邋遢的,福气好得很。所以中国人讲话,选媳妇要选一个丑一点的,“福在丑人边”,太漂亮就红颜多薄命,这是同样的道理。他说鲍叔牙这个人太好了,既规矩,又清廉,人格高尚,要求自己太干净了,不能玩的。难道是坏人玩吗?不是的,而是大家能够包容好人,也能够兼容那些坏的,黑的白的,五颜六色他都能够包容。譬如我们这一堂人坐在这里,如果叫电视来照,放出来一定很好看,因为我们各种颜色都有,不像他们出家同学清一色,头上都光光的。这个社会就是形形,要能够包容得了形形才行。所以他提出来鲍叔牙不行,因为鲍叔牙是廉洁之士,善士,意思是包容不了其它的人。
“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人”,他说鲍叔牙对于不如他的人,比他穷的人,学问不如他、人格不如他、一切不如他的人,他宽大得很,他能够包容。可是有个毛病,“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你如果做错一点事,讲错了话,人格有一点毛病,他会牢记,认为这个人不行。鲍叔牙的个性就是这样,因为他是个好人。这一种好人我们社会上很多哦,对印象不好的人,你说死了,他仍然认为不好。很多人有这样的个性,就是说主观成见特别强。他这样子怎么可以做领导人啊!“使之理国”,你如果把国家、全国的大权交到他手上,“上且钩乎君”,上面妨碍到你,因为他做错了老百姓不会骂他,而会怪你这个领导人。“下且逆乎民”,下面对老百姓也不好。“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他说我死了以后,你把交给他啊,搞不好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老百姓,也对不起你,而且充其量干一年两年就出大毛病,所以你不能交给鲍叔牙。
你们注意,这就是管鲍之交,管仲敢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换过来鲍叔牙也可以这样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管仲也”。所以这叫知己,人生得一知己之难,你看历史的经验就会明白。
……
祝你阖家吉祥安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01
这个问题也确实很难解答。不过《金刚经》中曾解答说,假如这个人一生都做坏事,而一生还过得那么好,是因为前生福报尚未享完,前生的利息尚未用完;等到利息都使用光了,本钱也收回了,下一生就受恶报。不过,下一生又看不见!那很简单,一个人前生欠的账没有还完,所以今生倒霉受苦,先把账偿还,下一生就好了。
第2个回答  2019-03-28

好人  倒霉

积善余庆,积不善为余殃。多做善事的人,家里就会有开心的事情;如果不做善事,家里经常会倒霉的。很多书上说,做善降祥,做不善降殃。就是说,当一个人做善事的时候,会有吉祥和福 分降临;

当一个人做恶 事的时候,就孕育着倒霉的事情和灾 祸的发生了。用现代话来讲,就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常行善的人,一定会有善报的;不做善事的人,肯定得不到善报。

现在的天灾人 祸不断,大家知道,这都是我们的共业所为。什么叫共业?共业就是大家共同制 造和产生的一种业障。如果大家都在做善事,国 家也在做善事,那么,这个共业就是善共业。如果大家都在做坏事,全世界的人都在破 坏生态平衡,都在杀动物、杀 人,都在作 恶 事,这样所产生的就是恶共业。

所以我们在新的一年中,要让更多的人接受佛 法,接受共业这个理念,让大家多做善事,就如佛法界所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凡是恶的东西我们都不要去做,凡是善良的东西我们都要去做。

台长今天想跟大家谈谈因果。大家知道,因果定律,天地所为。就是说因果二字,遍及世间、出世及天地一切诸法。因果涉及到出世法和入世法,是我们人间、地府和天上的一切诸法。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因果的。比如我们现在学佛 学 法,等到我们走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是菩萨了。如果我们在人间做恶 事,等到我们死的时候,就会变成恶 鬼。因和果不仅在今世,它在任何世和任何法 门都是定律,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并不是说只有佛教讲因果,所有的宗 教和法 门都是讲因果的,因为因果是天地之道理。

在世法为什么乐此不疲地强调因果呢?因为因果能够唤 醒众生的良心和本性。当你知道你今天种下这个因后,一定会有果,你就不敢随便去种这个因了。我们学佛 学 法要懂得因果。为什么今天我吃苦?为什么今天我享福?这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其实在儒家的书籍中,很早就有明白的训示。积善余庆,积不善为余殃。多做善事的人,家里就会有开心的事情;如果不做善事,家里经常会倒霉的。很多书上说,做善降祥,做不善降殃。就是说,当一个人做善事的时候,会有吉祥和福 分降临;

当一个人做恶 事的时候,就孕育着倒霉的事情和灾 祸的发生了。用现代话来讲,就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常行善的人,一定会有善报的;不做善事的人,肯定得不到善报。

实际上,因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一句话叫现世报。什么叫现世报?现世报就是当一个人做了一件坏事情的时候,已经等不到下辈子来报应了,因为罪恶太大、孽障太深,所以,马上就要报应。同样,如果一个人做了太多的好事,也会现世报。善因种得很多的时候,报给你的善力和因缘果报的愿力就越大,人就会得到马上想拥有的好事情。举个例子,过去如果某个人想中状元,天天苦读,但是要到10年后才能够参加考 试。

这也是现世报,因为读书好,10年后科举考 试就能够中状元了。读书不好,考不上状元,也是今世的报应。

根据《春秋》、《左氏》记载,这个世界上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的事情,都是因果的真  实记录,让我们后世人诵其书,安其乐,知福祸之无常。我们现在的人,顺着因果在做事情,生活在因果之间。因为前世做坏事了,这辈子在人间就会嚐到恶 果。如果种了好的因,就会有好的果报,凛然于祸福之无常,在祸福的无常中生活着,报应丝毫不爽。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要自己奋斗一番的,要修点福、积点德。那么下等愚蠢的人,等他们做了鬼,才知道以后不能够做坏事情。

很多人虽然很笨,但是也害怕因果,不敢做恶 事。我们人更要明白这些道理,我们要做上智者呢,还是做下愚者呢?

因果,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懂得因果的人,就是在心中已经设立了一道防线,能够维护自己的心不去作 恶 事。这道防线是守住自己的良心和本性,不去做恶 事,足以保持国 家和名族的繁荣和稳定,这是一些国 家的政 策法 律有时都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因果能够帮助做到。

所以世间盛出圣 人,帮助众生摆脱苦恼。自古以来,国 家兴衰之关键,就是要让老百 姓多多知道因果。人人懂得因果,这个民 族就有救了。

大至世界,小至国 家,再小至家庭,有谁离得开因果?因果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今天所付出的一切,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有结果。懂得这个道理,坏人不敢再做坏事了,好人会充满热情地继续做好事。因果丝毫不爽。现在的世道,人的心已经暴戾到了极点,每个人心里只有钱,没有良心,不讲道 德,犹如人的心已经溺毙。很多人不懂因果,所以才敢做坏事。很多人不懂得杀 人偿命,才会去杀 人,不知道种了这个因,一定会有相应的果。

今天你在背后讲了别人,你一定会在背后被别人讲的;今天你打了别人的小报告,你一定会被别人打小报告的;今天你打了老婆,老婆一定会报复你的;你今天对老公好了,你所受的果报就会是善报。

听众朋友,因果就在我们的身边,因果就是你今天所做的事情,你今天所想的事情,你今天所思考的事情,还有你今天所说的事情。所有的这些,一定会有一个结果的。我们经常劝人不要去动因果,就是这个道理。台长希望大家好好学佛,好好懂因果,不要去动因果。佛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就是说,佛菩萨畏惧因,是因为佛菩萨做某件事情前,就知道这件事情的结果了。如果果不好,就不会去造这个因。

而众生畏果,就是说众生不明白道理,做某件事情时,没有考虑后果,所以不能够得到善果,因为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已经忘记了正在形成的这个果。

你今天害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害自己。你今天做好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和改善自己的命运。所以,台长希望众生能够多多地懂得因果,明白道理。不明白道理的人,是很可怜的。只知道因,不知道果的人,也是非常可怜的。我们在劝诫别人时经常讲一句话,“你要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啊?”“我不怕。”等到他被抓紧监狱的时候,等到他被 判 刑的时候,他才知道,原来我种的这个因,得到的是这个果啊。

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悔之晚矣。听众朋友,台长今天的白话佛 法节 目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好好地去理解,要明白,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因果,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因果之中。